據何昀峯臉書的該文內容,他表示政府官員隨總統進退,通常會以分贓(spoils)和贍徇(patronage)來加以說明。
儘管從繁體中文字面來看,「分贓」一詞感覺有很多貓膩,可分贓或贍徇都是民主治理系統中的必有環節。
原因是職位酬庸,即人員隨政治首長進退,要從民主國家歷史的演變脈絡說起,起初治理者和團隊為鞏固聲望、表彰社會領袖地位,一般都會使用贍徇方式來進用政府官員。
然而隨政黨政治的發展,每個黨力拚競選勝利,以取得執政機會,自然會在政務職位上也採分贓方式,這是連有2黨以上聯合執政的內閣制,都少不了的「分配職位」結果。
但儘管在台灣職位酬庸真的存在,可是總統人事任命權有大到能使用6000個文官職位嗎?
何昀峯強調,首先大家要先理解文官系統的相關規範,因為能以政治性任命的職位,也就是「不須經過國家考試」就可進用的人員,分別有「政務人員」和「機要人員」。
本條例適用範圍,指下列有給之人員:
1. 依憲法規定由總統任命之人員。
2. 依憲法規定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人員。
3. 依憲法規定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人員。
4. 前3款以外之特任、特派人員。
5. 其他依法律規定之中央或地方政府比照簡任第12職等以上職務之人員。
去除由地方政府民選首長任命的人,也就是五院以下的中央部會,各部會的首長、政務次長、特任大使、以及各種「特任」的官員,依據銓敘部2022年統計年報資料,也才「226」人。
第3條規定:
1. 各機關進用之機要人員員額,最多不得超過5人。
2. 總統府及行政院如因業務需要,其進用之機要人員員額,最多分別不得超過18人及10人。
3. 中央2級或相當2級機關、安全機關、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以外之機關,得由各主管院依機關層次、組織規模及業務性質,於2人額度內訂其機要人員員額,並送銓敘部備查。
也就是說,總統府最多有18個機要、行政院院本部10個,中央各部會(中央2級)都各有5個,中央3級機關最多2個。
而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33條第3項之規定,署、局之總數除地方分支機關外,以70個為限。
為「呼應」柯文哲提到的6000人數字,何昀峯不忘搞反串,揶揄說自己再多估算一點,不求超精準。
於是他提到,總統府18人,五院全都抓10人,就是50人,行政院所屬2級23個部會,加上考試院3個部會監察院1個部也抓好抓滿,每部會5人,那就是就是135人,3級機關也全湊齊則是140人。
那這簡單的人數加法公式即為「18+50+135+140=343人」。
接著何昀峯還想再幫柯P多灌水一下,直接取2022年銓敘部統計年報的資料,直指機要人員人數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總共是「858」人。
話鋒一轉,何昀峯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柯文哲口中說的職位酬庸6000人怎麼來的?差了足足近5000人的額度,況且公營事業人員是公營事業人員,不需要經過「國家考試」,不屬於「文官」,權利義務責任皆與文官有別,根本無法混為一談。
圖/政治環境愈混亂時,愈需要頭腦清醒的公務同仁,否則國家行政事務將無以為繼。取自總統府官網
至於行政法人、公設財團法人或轉投資機構,何昀峯也直言,他們與文官的距離更遙遠,因為聘僱用人員是以行政契約關係進用,沒有常任文官的制度保障,且進用時,還必須參照公務人員陞遷法公開徵選,那就不叫政治任命與酬庸。
所以何昀峯常在指導學生時提到,參加國家考試的考生,未來必須擔任「真實世界」的事實守護者,也就是保有獨立思考,萬不可看媒體學制度,更不可隨政治言語起舞理解體制。
因為政治環境愈混亂時,愈需要頭腦清醒的公務同仁,否則國家行政事務將無以為繼。
最後何昀峯也期待,喊出「6000人」的柯文哲與其團隊,能將數字的人數落差補上,為自己說的話負責,把人數好好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