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起,學美.美學計畫3.0與4.0的學校改造案例於松山文創園區展出

學校又醜又舊毫無特色?「學美.美學」計畫翻轉75所校園

學校又醜又舊毫無特色?「學美.美學」計畫翻轉75所校園 圖/4月18日到6月18日,松山文創園區一樓的台灣設計館展出校園美化案例。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作者:馮紹恩
日期:2023-04-24

毫無特色的水泥教室、動線不順暢的校園環境,這些過去你我記憶中的既定校園印象,在過去四年來,透過「美學.美學」計畫,正翻轉大家的印象。

校園也可以有美感又有十足的功能!教育部和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執行的「學美.美學」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年,如今已有75所學校的校園空間完成改造。4月18日到6月18日,松山文創園區一樓的台灣設計館01&02展間,將展出計畫3.0與4.0的學校改造案例,共有41所學校案例展出。

「學美.美學」校園美化計畫自2019年展開,如今190所學校搶申請

「學美.美學」企劃緣起自2019年,最大的目的為期盼突破過往公部門硬體招標的「最低標」,讓各個校園可以融入設計與美感。

當時台灣設計研究院尚未升格,但現任的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早已積極尋求合作機會,找上時任教育部次長、現任監察委員范巽綠談合作。

延伸閱讀

屏東國小互尬廁所美學?潘孟安「革新校園」全因小學可怕夢魘

始料未及的是,計畫推出後,在教育圈引起巨大迴響,許多學校競相向教育部爭取名額。自此「學美.美學」每年持續推動,累積四年下來,成功讓75校校園的角落變美。

美學展覽角色區。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圖/美學展覽角色區。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今年「學美.美學4.0」共有190所學校提出申請,經過專業評審團評選後,選出20所合作學校、18組設計團隊共同完成學習環境的改造。

「學美.美學4.0」改造的場域各自不同。有不同課程種類的教室,例如理化、韻律、天文、家政、音樂等主題教室;還有教室外的場域改造,校園犬貓的生命園區、桃花心木的環境改造。

除了持續優化改造如各類主題教室之外,也改造包含校犬校貓生命教育園地、桃花心木生態場域等「無牆教室」,鼓勵孩子實際走進學習現場進行探索。

延伸閱讀

老舊建築穿上新衣!新北市29區色彩意象串聯「翻轉」城市美學

此外,今年有更多全校共用、各校共通的公共機能場域首度參與改造,如資源及垃圾集中場、體育器材室、戶外遊具等。

「帶來很大的改變,進去很快活,出來的人也很快樂。」范巽綠表示,計畫執行到現在,對學生、家長、社群來說,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思惟。

她表示,雖然其他國家可能校舍很美,但他們沒有突破性的設計創新,而台灣的設計創新是帶來新的思惟,新的空間使用行為跟態度,展開無限的可能。

澎湖縣中正國小創造更大範圍的遊憩面積,讓孩子們未來持續在微笑廣場留下美好的回憶。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圖/澎湖縣中正國小創造更大範圍的遊憩面積,讓孩子們未來持續在微笑廣場留下美好的回憶。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如今,「學美.美學」有些案例都得到國際的設計大獎,這代表「學美.美學」已經是台灣的美學教育實踐的國際級計畫。

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吳思瑤立委表示,過去,因為學美美學創造出75個亮點,激發許多過去沒有的想像力,不是只改造空間,而是改造一個一個思惟。

延伸閱讀

新竹市6建築狂刷2022金點設計獎「天井納骨塔」還奪美學奧斯卡

但如今,全台共有4300多所學校,如果按照現在推動的速度,「至少要50年才有機會把學校都做完一次。」

吳思瑤希望,教育部能突破過去僵化的採購思惟,「把不合時宜的法規打開,為什麼國家營建類教育的場所都是最低單價?」期盼未來所有的教育硬體類採購案都可以優化,把制度建立好。

美學改造成功案例1:改造溜滑梯,承載澎湖縣馬公市中正國小師生記憶

究竟,「學美.美學」計畫為台灣校園帶來怎樣創新的改變?

以澎湖縣的中正國小為例,22年前二期校舍工程落成時,在微笑廣場上建造了四座長長的水泥溜滑梯,曾是下課時全校最熱鬧、笑聲最歡快的所在,更是每位畢業生邁向人生新階段的離校必「滑」之路。

澎湖縣中正國小原本滑梯結構改造成兩道攀爬坡,可手腳並用鍛鍊四肢。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圖/澎湖縣中正國小原本滑梯結構改造成兩道攀爬坡,可手腳並用鍛鍊四肢。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4年前因部分檢驗未合格而被迫封鎖,校方不想拆除這個充滿記憶與歡笑的地方,卻又苦無對策。

改造團隊「多龍工務設計所」進場後,利用原本滑梯結構改造成兩道攀爬坡,更活用滑梯間的階梯地形,重新創造出一座既符合各項安全標準且更大面積的溜滑梯,讓承載情感與回憶的微笑廣場重生,也延續全校師生及校友的笑聲與記憶。

美學改造成功案例2:改造體育器材室,高雄左營文府國小師生更方便

另一個成功案例,高雄市左營區的文府國民小學及高雄港都的文府國小,校內唯一的體育器材室每週供全校120節體育課使用,平均每天有高達24班次的借用頻率。然其空間卻缺乏整體規劃,造成器材借還、取用的不便。

延伸閱讀

公廁「臭髒醜」拖累城市發展?廁所3進化超美,看展還能懂生態

改造團隊「有禮設計」在牆面的收納上,運用沖孔板的通透特性,方便快速識別已被分門別類的各種球類;預留未來空間配置的彈性也是校園改造的一大重點,因此針對大型球類的收納特別設計了移動式矮櫃,讓各年級學童都能輕鬆取放。

高雄市文府國小針對大型球類特別設計移動式矮櫃,讓各年級學童都能輕鬆取放。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圖/高雄市文府國小針對大型球類特別設計移動式矮櫃,讓各年級學童都能輕鬆取放。台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櫃體也可依照室內課程需求機動調整位置。在解決機能性問題之外,設計團隊也賦予器材室新的氛圍定位,透過高明度的色彩線條與大量自然光的流動,創造出如運動賽道的視覺意象,打造一個實用與美感兼具的「體育實驗場」。

其他精采案例,都可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場館前往觀賞,看看這些校園是否跟你過去印象中的大有不同。

OPEN SCHOOL 走進.學美 

展期:2023.04.18(二)~2023.06.18(日)免費參觀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1&02展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1910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政策台北市韌性城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澎湖藍色公路新卡點!純白美學智慧設計一掃南海候船室11大痛點
這7-11驚變黑白色!台灣人眼中「不吉利超商」為何成日本標竿?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