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軍民合用的台北松山機場,啟用於1936年,時值日治時期,為台灣第一座機場,目前在服務上以國內航班以及兩岸往返、東亞地區為主。
松機座落在台北市的西北側,緊鄰人口稠密的敦化北路、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光復北路一帶。由於地處市中心、周遭土地取得不易,在台北市不斷開發的背景下,也限縮了松山機場的發展,難以再行擴建。
隨著台北市發展逐漸飽和,歷任政府都推出不少版本的松山機場去留方案,早在1968年就曾提出松山機場遷址的討論;隨著交通部態度軟化,過往被視為「不可能」機場遷址,近年不斷被拿出來討論。
圖/松山機場,取自維基百科。
幾乎所有有志參選台北市長的人都會把拆除松山機場做為政見之一,現在就連參與立委補選的吳怡農都拋出討論。
實際上,單看管轄權,松山機場歸交通部、國防部所管,但拆遷背後牽涉到的層面廣,從地方發展到國安,得經過完善規劃。
要遷走一座營運已久的機場,要考慮的層面也非常多,任何單一面向都不足以作為拆遷的理由。
松山機場的遷建討論多年,近年來交通部的態度雖然軟化,但超過600萬旅次的航運量並非說遷就遷,如何消化是一大問題,因此仍必須至少等到桃園機場第三跑道落成啟用後,才會有搬遷的可能,這一等可能就要到2030年之後。
圖/松山機場,取自Flickr,攝影Wei-Te Wong。
其中有四大原因,讓松山機場有不得不存在的理由,也導致民進黨籍澎湖立委楊曜出聲反對自家參選人吳怡農的提案,對此議題呈現不同態度。
松山機場目前是國內航線樞紐,更是離島飛台灣的樞紐機場,若遷到桃園,離島、花東居民往來就必須搭捷運往返,會造成離島民眾的不便。
松山機場自2008年重啟國際線航班後,已轉型為東北亞國際商務機場。
除兩岸的廈門、福州、天津等航線外,也有飛往日本羽田和成田、南韓的首爾與金浦以及中國上海的虹橋等3個亞洲重要機場。
圖/準備從松山機場起飛的中國國際航空,取自維基百科。
而松機在疫情前2019年全年服務逾635萬旅次,若真拆遷會大大影響到國內航班與相關行業發展。
松山機場是距離桃園機場最近的備降機場,有相當重要的輔助地位。桃園機場在春天容易起大霧,如果有天候或其他因素需臨時關閉,航機可改降松機。
倘若松機遷建,桃機出狀況無法降落,只能往南轉到台中或高雄,旅客要再大費周章搭車往返,徒增困擾。
松山機場目前為軍、民合用的機場,空軍的松山基地就位在該處,國防部也持有松機超過一半的土地。
圖/松山機場有軍用停機坪,取自維基百科。
松山基地主要提供總統、副總統以及其他政府高階官員行政專機服務,也讓遷址涉及到國安話題,甚至還可論及到「遷都」的討論。若少了松機,戰時元首的撤退要如何執行?是一大問題。
松山機場土地面積高達213公頃,相當於8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若真的釋出土地,要如何使用也引起各界議論。
以台北市目前發展的稠密程度,規劃為公園當成「都市之肺」也無不可;若考量青年的居住困境,要拿部分土地建設公宅也是可行選項。
其他如開放為住宅用地、商業用地或是產業發展用地等,都有可能性。重點在於,遷址後周邊限高解除,將帶來龐大的商業利益,如何顧及社會觀感、嘉惠到所有的市民,做到能讓社會各界接受,都需要全盤性的溝通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