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臉書「台南式」貼文內容,安平古堡所指的,其實是西元17世紀,荷蘭人在當地建立的「熱蘭遮堡」(Fort Zeelandia)。
由於「熱蘭遮堡」歷經鄭氏、清朝時代,老舊建築到日本時代早已殘破不堪,於是日本政府遂於熱蘭遮堡殘餘基座上,改建了安平稅關官舍,也就是現今的建築主體,也意外變成台灣人最熟知的紅頂高塔瞭望台。
可戰後修建的紅頂高塔瞭望台,不算是真正的古蹟;「安平古堡」這名字,也純粹來自當時所立的碑文,其登錄的古蹟名稱為「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因此,當考古學家近期發現更多荷蘭時期所建的堡壘遺構時,也確立「台灣城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皆屬「熱蘭遮堡」一部分的事實,因此將2處古蹟登錄名稱整合為「熱蘭遮堡」,是此次改名的根本原因,民間俗稱上仍可按各自喜好。
不僅如此,熱蘭遮堡「Zeelandia」這名字也暗藏玄機。Zeelandia其實是荷蘭一個省份,以意譯來看,Zee指海;land意指陸地,也就是説,整個Fort Zeelandia叫做「海陸堡」。
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對於粉專貼心的進一步解釋,不少網友看了紛紛道謝,留言直呼「寫得比文化部清楚」「所有的古蹟考究,就是要回到歷史原本的樣態」還有人玩笑表示「原來300年前就有海陸雙拼」「聽起來有夠好吃」。
此外,更有網友發揮柯南精神,推敲這次安平古堡改名純屬城市行銷手法,反串的說「我懷疑這是觀光局與文化部的共同文宣,到頭來什麼都沒改但話題十足」。
而PTT上,則有網友發文認為,既然安平地區是由荷蘭人開發,鄭氏後來佔用才開始中國化,那不僅安平古堡要改名「熱蘭遮堡」,台南安平區也應使用荷蘭原名,更名叫「熱蘭遮區」,才算是真正尊重,並直呼「除了安平古城改熱蘭遮堡,安平老街也要改熱蘭遮老街?安平國小改熱蘭遮國小?整個安平區也可改成熱蘭遮區?這樣聽起來是不是潮感翻倍啊?」
圖/取自「台南旅遊網」。
果然該文一出,許多網友都回應附和,認為更改區名既然所費不貲,那不如「身分證要全部改掉」「門牌全換,撈一筆」「聽起來蠻潮的,讓房價再次起飛」。
其中,亦有網友認同改名很潮一說,戲謔嚷嚷著「應該歸還安平區給荷蘭吧」「『來自熱遮蘭區的你』聽起來好潮」
更狂的是,有網友乾脆建議各地區比照辦理,除「台南市改成荷蘭市」「安平豆花改成熱蘭遮豆花」「聖多明哥區普羅民遮是赤崁樓」外,像是「打狗(高雄)、打貓(嘉義民雄)、雞籠(基隆),建議通通改回」「台灣可以叫夷州」「宜蘭市改噶瑪蘭市」「屏東改阿猴,台東改寶桑庄」「我花蓮應改洄瀾,整個文青起來」。
不過文化部還是在臉書PO文澄清,強調「安平古堡」名稱調整,僅止於國定古蹟的名稱,完全不影響民間,就如同台南的「台灣文學館」,所在地為國定古蹟「原台南州廳」;台北西門町的「中山堂」,所在地為國定古蹟「台北公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