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市等地,在今年選舉幾乎搏盡選舉版面,藍、綠與第三勢力陣營從疫苗、防疫一路吵到候選人學歷、論文抄襲等,抹黑戰打得激烈,也為年底選戰的結果增添不少變數。
今年的首都之戰備受各界關注,民進黨要拚相隔24年後再度執政,因此推出了坐擁媒體關注、擁有高聲量超過2年的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盼能以知名度強壓對手。國民黨則推派黨內明日之星、立委蔣萬安參選,盼能率領藍軍重返台北市政府;另外,還有準備多時的前副市長黃珊珊,以執政優勢加上20年議員的服務能量,要延續「柯政」。
此次台北市長選戰由「三咖督」態勢開打,3組候選人相互糾纏,民調雖有排名先後,但都在誤差範圍內,因此誰都不敢大意。
觀察各家民調可以發現,蔣萬安與陳時中大多位居1、2名,蔣受惠於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選舉策略穩紮穩打,有效固守既有支持者;而陳參選之初急於在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票源,因此策略上較為激進,但也引發不少爭議討論。
圖/黃珊珊辦公室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預估沒有明顯基本盤的黃珊珊,會在選戰過程中逐漸邊緣化,連柯文哲都出來幫忙當打手,但遲遲難見效果。沒想到,陳時中接連自爆,先是免治馬桶的行銷失誤以及人設的問題,後有媒體人周玉蔻的「力挺」,重創形象,支持度也下滑到第3名。
目前台北市3組候選人的競爭宛如「麻花捲」般糾纏,不論哪一組參選人都無法拉出穩定領先,也讓今年首都之爭的戰況更加樸朔迷離。
民進黨在基隆市與桃園市同樣面臨執政保衛戰,但基隆好一點的地方是,蔡適應與林佑昌同屬正國會派系,也早早有培養蔡接班林的計畫,因此至少在人選的尋覓上不成問題。
蔡適應這次面臨的對手為謝國樑,2人在地方實力上不相上下,比得就是誰出錯少。為此,近來基隆也開始出現抹黑戰,國民黨陣營先是質疑蔡適應的學歷,接著又連結他與黑道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民進黨則針對謝國樑疑似洗錢的醜聞,打擊其在地方的形象。
另一方面,基隆市人口少,因此藍綠都必須要緊抓基本盤、張張選票錙銖必較,能進行操作的空間有限,基層組織的實力與動員力道將是選舉關鍵。這時如果有第3組候選人,恐怕就會出現「破壞性」的影響。
圖/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陳之俊攝影。
時代力量這次推出了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參選,其政黨色彩偏綠,小小侵蝕一點選票,都可能對蔡適應造成重大影響。另外,前國民黨籍基隆黨部主委黃希賢,也以無黨籍參選市長,對於國民黨的謝國樑一定也會帶來衝擊。
在市長鄭文燦8年執政下,桃園市藍天換綠地,但沒有培養出夠格的接班人也是鄭市府時代的遺憾。好不容易說服林智堅在新竹市長任滿前點頭轉戰桃園,沒想到這位綠營的政治金童卻被突如其來的論文案擊墜,最終宣布退選,改由立委鄭運鵬上陣。
鄭運鵬雖然在民進黨桃園的艱困選區連任立委,但對地方經營不夠熟稔的傳聞不斷;儘管如此,這次臨危受命上場仍博得好評,從個人形象的包裝到政策願景的擘畫,整體聲量上都比對手張善政好上許多。
另一方面,在民進黨內部動盪之際,也不見張善政有突破性的選舉策略持續「佛系」,未能把這段時間爆出的「厭惡執政黨」選票納為己用。
如今民進黨整隊完畢,張的民調也再度被鄭運鵬追上,未來的情勢發展會倒向哪一方還很難講。
圖/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蘇義傑攝影。
今年選舉除了陳時中參選的看點之外,新竹市也一路都是媒體話題關注的焦點。國民黨從市長林智堅提前請辭後就不斷追打「落跑」,而新竹市立棒球場七零八落的驗收是給林的第一次重擊,後續更一路用論文案追殺到桃園,最終逼得林不得不宣布退選。
新竹市長選舉一戰有滿滿的不在任的林智堅,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沈慧虹幾乎被淹沒。
另外,在登記截止前夕宣布代表民眾黨參選的高虹安,近期更是淪為民進黨鎖定打擊的對象,同樣把她拖入論文抄襲的疑雲,這對向來標榜高學歷、學霸形象的高虹安來說尤其重傷。
圖/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蘇義傑攝影。
而台灣選舉的特點就是「打出頭鳥」,從高虹安近來的「慘況」,或許也可以約略推測出,高虹安在新竹市可能是居於領先地位。
事實上,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結果,高以29.9%暫時領先,其次是沈慧虹的24.9%、國民黨參選人林耕仁則以21.2%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