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時間:2022年9月27日 】
此次《遠見》縣市競爭力排名,彰化在總體成績方面,名次榮登全台進步第二多,擠進前10名,更於生活品質等分項中,拿下全台第3、非六都榜首的佳績。
過去彰化給人的既定印象,總停留在市容老舊、交通不便。而今日的翻轉,究竟,彰化做對了哪些事?
事實上,在非直轄市中,作為全台唯一百萬人口的大縣,彰化仍不逃人口老化速度飛快、預算不足的通病。
彰化縣長王惠美就透露,2018年底,自己就任接手時,彰化是一個負債400多億的窮縣,讓地方上演「逆轉」,向來是她念茲在茲的心頭大事。
圖/彰化在「永續治理」上拿下全台第3,其在長照方面推出「彰化模式」備受中央肯定。彰化縣政府提供。
「我們人口雖多,但統籌分配款有限,人均值最低」王惠美不平地說,如果彰化也是直轄市,一定會不一樣。
因此,如何拓展財源,用1塊錢去咬中央9塊錢進來,把餅做大,成為彰化戮力而為的進行式。
過去彰化很多人講到生活品質時,都難以跳脫環境骯髒、空氣汙染等詬病,2020年,彰化甚至還被媒體報導是「最髒的沿海」。自此,彰縣府就勵精圖治。
王惠美解釋,彰化因海岸線共61公里長,且潮差大、海水交換速度較慢,才導致垃圾時常堆積在海岸線上。
為了將沿海「由黑翻白」,她發起「向海致敬清海廢」活動,1000場次淨灘辦下來,一年清除高達3000多噸的垃圾。
同時,她還招募漁民成立「環保艦隊」,目前已有248艘漁船加入,一年打撈786公斤海廢,更推動「彰化縣河川垃圾攔除」及「水環境巡守隊獎勵」計畫淨溪,一年下來,也成功攔除河川廢棄物40多噸。
另數據統計,彰化縣肺腺癌與肺癌機率,近年不斷攀升,許多人認為與空汙有直接關係,更直覺地將這問題與中國連結起來。
不過王惠美自問,空汙問題除中國因素外「有沒有剩下我們自己可以做的部分?」
因此她極力要求縣府編列預算,鼓勵民眾將老舊車輛換成電動車;協助業者爭取經濟部資源,將工業鍋改用潔淨資源。
圖/2022《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圖表取自《遠見雜誌》。
歷經4年努力,彰化2022年1至8月的PM2.5平均值,果然較2018年同期下降8.1微克,減量創全國第一,並首次達成2023年全國空品目標的15微克。
不僅如此,本身是農業大縣的彰化,畜產規模龐大,光養豬戶就有584戶,養豬頭數約75萬頭。
過去許多業者都將排泄物偷排至河水「河水臭呼呼的,環境當然不會好」因此縣府軟硬兼施,一方面輔導業者引進新式設備,一方面強化稽查,2021年就抓到59件類似的違法案例,逐步改善溪水狀況。
圖/2022《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圖表取自《遠見雜誌》。
此外,彰化作為全台第七大都市,集傳產、糧倉、綠能、生技與精密機械於一地,其永續發展,自然對台灣經濟與社會都有極大的影響。
然而,《遠見》首次評比的永續指標排名中,彰化是如何在「永續環境」這一分項上,拿下全國第8、非六都第2的佳績呢?
王惠美以「東螺溪水環境改善計畫」為例,過去她擔任立委時,東螺溪北岸曾辦過「千人仆街」活動,接任縣長後,當她想再辦理類似活動時,經費卻申請不出來「因為它太臭、水質太差了。」
於是地方政府透過與養殖戶溝通、嚴格稽查等各方面努力,近年東螺溪惡臭程度成功減緩,彰化並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在全國前瞻水環境計畫中,獲經濟部核准6大改善方案,占第6批次總預算的1/3額度,致力將過去美麗的「彰化母親之河」找回來。
另外,在與其他縣市競爭時,彰化也找到自身優勢,才讓城市擺脫資源限制,持續蓬勃發展。
王惠美自豪地說,永續跟能源脫不了關係,彰化得天獨厚,除了有優良風場外,更坐擁全台最多的日照時數,所以太陽光電的市占率,彰化目前已高達14%,為全台第2;風電部分更是全國第1,預估2026年,全台整體綠電中,高達78.3%都將來自彰化。
總之,彰化翻轉競爭力的示範,驗證了「邊陲也能翻轉核心」一詞,對於其他同樣地處邊陲的城市,不啻是一大鼓勵。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9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