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緩降,但每天仍約有2萬例本土疫情,這對本土就業市場會產生影響嗎?
104玩數據發現,2021年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童年7月工作數僅72萬個,出現低谷。
如今花了半年時間,緩步回復到三級警戒前的水準,2022年雖有本土疫情大爆發,可企業持續缺工,加上防疫政策「與疫共存」,徵才力道仍不減,7月工作數來到101.4萬個,遠遠超越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再創歷史新高。
同樣面對疫情,就業市場對於2022年畢業的新鮮人,可以說是相對友善。
比對2020年4月與2022年4月,求職會員想在哪些產業找工作?104玩數據也發現,求職者歷經疫情後,開始避開可能受影響較深的產業。
其中,住宿餐飲服務業直接面對客人的染疫風險高,這3年來,求職者人數快速下滑21.5%。
反觀,受惠疫情或不受疫情影響的產業,如遠距、AI、5G、電動車等新興科技發展的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這3年想投入的求職者人數增加13.1%。
為了讓各路職場新人更快上手工作,挺過最茫然的試用期,104人力銀行也訪問到Google台灣人資長呂亞樵,以及雪芃廣告創意長林智豪,一起分享實務經驗。
像是針對短期試用期發展,呂亞樵就提到,即便是Google新人,無論再優秀,試用期也可能因壓力過大而自我懷疑,但有一件事新人可能忘了,那就是KPI,並非公司說了算。
好的企業,總是歡迎新人與主管討論KPI,而且愈能主導KPI的新人,潛質其實愈高,所以試用期間,不只企業觀察新人,新人也在反向觀察企業。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imi Thia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因此呂亞樵強調,即使是Google這麼大的跨國公司,新人在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成果法)上,都有20到30%的空間能與主管討論。
畢竟KPI是絕對數字What,如何完成可談的空間是How,主動談這樣做可不可以?可以找誰一起?一個人善用這20到30%的空間,才是真正展現出企圖心、行動力與創意,也是和競爭對手、同事高下立判的關鍵之處,新人若能做到,就非常容易脫穎而出。
問及新鮮人如何快速蛻變?林智豪、呂亞樵則一致認同表示,跟資深主管開會是黃金學習的機會。
因為高階主管,會讓你聽到平常聽不到的東西,其邏輯、講話方式等,都幫助新人思考「如果是自己會如何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