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這本出版於2016年,由「每日一冷」團隊所撰寫,記錄台灣70則歷史、地理、藝文、生活相關冷知識,雖然大多不見得能在生活上做什麼實際應用,卻也讓我們更加認識這塊土地,看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的故事。
在此,我想分享這本書裡一個篇章,並加入一些自己的延伸分享,希望大家看完,能夠除了「喔~原來如此」之外,更有興趣與動力去探索我們生活的這座島,那些值得你去發現的事情。
台灣人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身分證字號,共10碼。
第一碼是用英文大寫字母,代表初次登記的戶籍地,如F是新北、B是台中。
第二碼的話,1是指男性、2是指女性。
第三碼,則是一些特殊標記,如6是外國人歸化、7是海外僑民。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Vadim Bogulov。(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至於後面的數字,也並非隨機亂數,無論身分證字號,還是發票編號,其實都有一定的邏輯。
除上面提到的代稱,最後一碼還是所謂的「檢查碼」。
身份證字號檢查碼,是把第一碼的英文,換成二位數字後(如台北A是10),再與後面的每一碼,依序乘以1、9、8、7、6、5、4、3、2、1後加總,再除以10,得出餘數後,再用10減掉,便是那個檢查碼,因此在輸入身分證字號驗證時,如果你亂打,是通過不了驗證的。
雖然翻開一則又一則冷知識,很多不見得對生活有什麼太實際效用,但卻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發現那些隱藏的故事!
本篇節錄內容轉載自「敘事圈STORY CIRCLE」,作者阿諺,原文《書心推薦│《臺灣沒說你不知道》,7個關於台灣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