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縣市刮「青年局」熱,起頭是桃園市長鄭文燦於2015年4月創立後,高雄市和新北市隨後也分別於2019年10月、2022年1月設立。
桃園市青年局長陳冠穎向《城市學》說明,青年局的主要業務,就是儘可能為每一位青年圓夢,因為只有青年好,城市才會好。而她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了解到「成功的不同樣貌」。
被譽為全台最年輕青年局長的陳冠穎,目前年齡約30出頭。她說,由於自己年紀與青年族群重合,也有就學時玩社團、畢業後出社會工作的經歷,因此更能同理青年族群心中的想法。
圖/桃園青年局長陳冠穎。桃園市青年局提供。
陳冠穎強調,桃園這麼重視青年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如果這城市的青年愈強、愈多,就能帶給城市更強的競爭力。
目前桃園市22歲至24歲的人口,約80多萬人,占全市人口35%,讓桃園成為全台最年輕的城市。
她也向《城市學》透露一個秘辛。
傳言過去鄭文燦成立新局處時,曾在青年局及另一個局之間思考,後來決定拍板青年局,顯示跟其他議題相較,鄭文燦更加重視年輕人,才「主動」成立全台首個青年局。
圖/取自臉書「鄭文燦」。
桃園青年局對青年的定義,大致來講,介於18歲至35歲之間,若涉及青年創業的部分,那麼年齡範圍就會拉長到18至45歲之間。
由於所屬年齡層廣泛,所以針對不同年齡層,青年局都有不同推動的政策及目標。
青少年部分,桃園青年局設有全台第一個「社團資源中心」,補助高中生的相關活動。
又設計學群及表藝學群,也有一些著墨,如提供展演空間進駐,媒合案件等。
陳冠穎強調,目前桃園青年局在青年的網絡上,已經營相當成功,有一句話叫「如果在桃園玩社團,不可能不知道青年局」因此下階段目標,就是如何將下面的這些網絡,往上與職涯發展做連結。
在年齡較大的社會青年部分,青年局共有3個業務:青年志工、地方創生、青年創業。
陳冠穎提及,台灣不同產業的供需狀況失衡,許多人常質疑「就業都不行了還創業」,但以青年局角色來看,不可能去扭轉需求這件事情。
所以她在做的,是幫這些年輕人圓夢,包括媒合業師諮詢輔導、提供相關課程等,解決青年創業可能遇到的問題。
圖/桃園市青年局提供。
過程中,陳冠穎尤其注重溝通效果,2022年1月17日就任後,她拜會每位地方議員,將議員們關切的事項做筆記,並指派負責相關業務的科長向議員說明。
剛開始,一些科員對於向議員溝通感到害怕,但陳冠穎表示「議員就代表民意,不了解民意,如何推動青年事務?」
隨著這樣的模式逐漸落實,陳冠穎笑說,科長們不再將議員們視為「洪水猛獸」,議員們也對青年局更為「客氣」,這就是溝通的重要性。
她坦言,很多人,包括議員,都不懂青年局在青年創業這一塊達成什麼成果,羅列數字沒意義,不如拿出實際案例說服大家。
在這一塊,目前青創基地已至少有2個成功案例。
一個是稻穗公司做的小型空氣清淨機,目前已建立獲利模式,還被駐美大使蕭美琴帶給其他駐外使節。
另一個是膜淨材料打造的濾水器,可在7秒內將髒水轉為淨水,速度是其他市售產品的3倍,從概念到成為商業模式,不過短短2年,並獲法國知名運動品牌簽約。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ephiLe water。(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至於地方創生,目前桃園已被選為「北區青聚點」,成為聯合北部各縣市能量的據點。
許多人對這個詞非常模糊,陳冠穎以實際案例說明。
例如有人要做米食文化,就必須到宜蘭學習稻米知識,又或者新北有人要做茶產業,但實際在做的卻是河域修復,並透過儀器去監測水質。
所謂的青聚點,就是跨領域、跨縣市,讓團隊交流激盪出火花。
圖/桃園市青年局提供。
陳冠穎透露,桃園青年局設立至今成效良好,吸引許多縣市前來學習,也由於桃園有先驅者的角色「他們一直在後面追,所以我們要一直做新的突破」其實頗為辛苦。
尤其許多人對青年工作,往往會將疑問拋向房價、少子化、就業等問題,但這並非單一縣市局處所能處理,若細究其原因,恐怕與整體環境的結構狀況有關。
陳冠穎認為,這些問題的改善,必須是整體循環的改善,好比持續建設社宅,減少年輕人負擔;或推動育兒政策,讓年輕人願意生,這些方向桃園都有在推動,但僅靠地方努力恐力有未逮,還必須中央及整個社會共同發力,才能營造一個向善循環。
圖/桃園市青年局提供。
陳冠穎說,她的主要工作雖是儘可能為每一位青年圓夢,但也希望扭轉青年們對成功的刻板想像,不是只有坐辦公室、或在台積電上班才是成功路徑,她打算在近期內推出一個Podcast節目,讓更多年輕人知道「成功的不同樣貌」,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解剖台上,看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未來,她也將推動「青年大使」,透過實際產品,向社會大眾說明桃園青年工作的成效。
>>>深入看專題:【青年的未來在哪裡?舖一條讓青年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