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人口密度前10高行政區及房價變化,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多數落在雙北,光新北市就有5個行政區入榜。
從新北市來看,永和區持續蟬聯榜首,5年房價增幅達7%,另外房市也加溫的4區,則分別為蘆洲、板橋、三重、新莊。
而首都台北,則有3個行政區入榜,分別是大安、大同及松山。
接著將鏡頭轉向中南部,高雄新興區、台中市北區也不遑多讓,紛紛入榜。
至於平均房價的部分,人口密度前10高的行政區,5年來房價均漲,僅高雄新興區房價漲幅偏低,僅0.8%;新北三重區、台北大同區、台中北區的房價,漲幅都在10%以上,但要說漲勢最猛的,還是由台北大同區拔得頭籌,5年平均房價成長16.7%。
圖/資料來源戶政司、實價登錄、住商機構企研室整理。《城市學》製表。
對此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新北三重區、台北大同區及台中北區,都屬於早期開發區域,近幾年各地政府致力轉換在地風貌。
如台北大同區的「大同再生計畫」,就砸重金重整知名市場和古蹟,並增建綠地;新北三重區則有二重疏洪道重劃區,提升區域亮度。
而台中北區雖缺乏新建設,但它本來就坐擁全台第二大國民運動中心,而且周邊學校密度高、有多座知名商圈,捷運綠線還有一站位於北區,完全是自用、自住買方的主力區域。
圖/池孟諭攝。(示意圖)
加上這3區的中古屋房價親民,頗受買方青睞,且舊市區屋齡偏高,有廣大換屋需求,所以當地重劃、重建或都更開發新案也吸引買方購置,平均成交價格自然提升。
另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也指出,人口負成長是社會重要課題,許多研究也評斷,在缺乏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房價必然因需求減少而下跌。
不過主要行政區因資源多、建設多,導致人口及就業機會集中化,反讓房價走揚,少子化因素效應將緩慢的長期發酵,短期多頭格局時,地段仍是影響房屋價值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