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政府就開始補助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但採充電式車款,每次充電動輒2至4個小時,在市場並不普及。
直到2015年「換電式」電動機車問世,電動機車能源補充速度方才躍升至與燃油機車相當,銷量也跟著明顯成長。
看更多 》騎電動車回不去燃油?Gogoro電量焦慮症外,車主捶心肝2大痛點
2016年到2019年,每年新售電動機車數量都翻倍成長,成長趨勢直到2020年才終結。
2017年,副總統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跟進國際趨勢宣布「2035禁售燃油機車」政策,結果招致燃油機車業者反彈。
行政院決定暫緩後,政策主軸改為2019年「油電併行」,補助政策也出現變化。
圖/取自Flicker總統府,CC BY 2.0。(示意圖)
楊志清表示,2020年電動機車銷售量下滑因素有很多,除政府補助減少,導致許多消費者「提前」於2020年底購買外,還有一個原因,即「一下子大量電動機車上路,營運後端的服務維修、換電量能需要跟上。」
「車商、車行、使用者三方的問題都要解決」楊志清指出,政策配套很重要,電動機車推動到一個瓶頸後,力度如何再加大?
除了補助,也要健全我國電動機車產業,透過三方力量團結:車商推出更多元、智慧的車款;政府針對傳統機車行業者提供技術及資源輔導;消費者關心的維修問題、換電系統也需整體改善。
以消費者關心的「里程焦慮」為例,電動機車不如燃油機車,少了隨處加油的便利性,騎士常常很怕電不夠,抵達不了下一個充換電站。
有民眾因此認為,充換電站應該跟加油站一樣,屬於公共建設的一環,由政府來佈建。
楊志清卻認為,儘管這認知沒有錯,但目前尚未到那樣的服務情境「能源補充還是以加油站為主。」
楊志清說明,政府仍持續補助電動機車業者佈建充電設施,每個充換電站最高補助上限達50%,截至目前已補助3000家以上的充換電站,2021年也持續擴增,並協調業者擴大單一站點的服務量。
圖/Gogoro提供。
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科長童建強補充,交通尖峰時間的主要幹道,較常發生換電站電池不足的問題,大多是民眾集中在通勤時段換電所致。
但都會區土地取得不易,難以增設換電站,因此將補助業者做超級換電站「將單一換電站由40顆電池做到120顆」來解決問題。
楊志清指出,電動機車早期車價較高,與燃油機車相較的確缺乏平價車款,業者因此開始針對不同市場族群,陸續推出平價電動機車車款,供民眾選擇。
童建強也表示,目前國內機車市場以125c.c.車型為主,占整體85%,價格約落在6萬到10萬元之間,但電動機車業者睿能(Gogoro)剛進入市場時,車款價格都高於10幾萬,吸引到的消費者自然有限。
這幾年睿能推出6、7萬元的電動機車,車價選擇更多元,形成規模經濟後,成本也會再下降,價格更具競爭力。
「補助政策並非常長久之計」楊志清坦言,政府經費有限,到適當時間點終有退場一天,回到市場機制,才能將政策資源放在更需要的地方。
圖/Gogoro提供。
交通部路政司科長趙晉緯不諱言,政府補助是電動機車銷量很大影響因素。但他強調,任何政策都不能一直仰賴政府補助,重點還是產業要能自立自強發展「主要還是希望電動機車愈來愈好用,讓大家更願意用,達到運具電動化的目標。」
看更多 》嘉雲南獵房「租屋頂」售台電!太陽能種電神人年賺3百萬永續財
國內目前睿能及光陽2家業者,各自發展不同電動機車換電系統,也導致換電站無法互用,不如加油站便利,降低消費者選購意願,因此有不少民眾認為應統一換電規格。
趙晉緯則說「充換電」或「電池」規格不同,僅是能源補充設施的差異,交通部不會去「管」這類問題。
不過楊志清指出,「換電」涉及較多技術問題,換電不只是補充電力,也包含內部晶片有車輛及電池資訊的交換。因此目前僅針對安全性達成共識,但未來也不排除朝「統一換電」方向推動,會分階段跟業者溝通。
不只是換電系統,政府還要加強輔導智慧儀表板、共享系統等屬於「電動機車智慧化」的系統。
趙晉緯說明,電動機車以馬達取代引擎,無形中「解構」了傳統機車的製程,也更容易加入新科技的電子元件設備,一台機車得以發揮更多功能,有助智慧交通發展。
「全國交通事故中,機車事故約占6~8成,占比很高」趙晉緯表示,以交通部立場,很期待電動機車朝智慧化發展,不只提供安全駕駛資訊,也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圖/池孟諭攝。
「這是軟體上的工作」童建強補充,機車產業過去多著重在硬體研發,如引擎效能、車燈等,但在智慧運具產業下,除硬體革新外,軟體創新可提供駕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如透過軟體調整電動機車油門和剎車,甚至逢年過節還會唱歌,讓「車子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能與人有所連結。」
2019年開始,電動機車車主大幅提高到35萬人,也讓後端充電問題、維修問題逐一浮現。
童建強說明,傳統油車維修技術多師承制,師傅想怎麼拆就怎麼拆。
改為電動機車後,涉及電腦科技技術,零件隨意拆裝就會出現問題,且現在動力電池動輒80V,任意拆解會有觸電風險,因此電動機車維修更重視專業化SOP流程,成為傳統車行轉型阻礙之一。
為輔導車行轉型,楊志清表示,工業局搭建平台,讓電動機車業者跟傳統車行接觸,也讓電動機車業者釋出部分技術,開課讓有意願的車行學習電動機車維修。
圖/輔導傳統車行轉型是政府重要任務之一。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同時,提供最高600萬的低利率貸款,讓車行可以來裝修、更新設備,輔導傳統車行逐步轉型「車行願意轉型,我們就提供資源來輔導與媒合。」
工業局「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主任林洋導強調,未來政策會持續滾動式調整,好不容易扶植業者成熟,目前國內也近50萬名車主,不會就這樣讓電動機車產業夭折。
本文轉載自2021.12.29「環境資訊中心」。撰文者孫文臨,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