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行不行】路上電動機車愈來愈多,但基層車行輔導課程資源仍受限,維修保養沒電子檢修儀器也沒用

電動車Gogoro留一手?全台2萬燃油機車行嘆「原廠相殺」阻轉型

電動車Gogoro留一手?全台2萬燃油機車行嘆「原廠相殺」阻轉型 圖/總統蔡英文2018年參訪睿能創意(Gogoro)公司。取自Flicker總統府。(CC BY 2.0)
日期:2022-01-10

全球電動機車浪潮如火如荼地推進,台灣卻出現政策大轉彎。2020年電動機車市場銷量不如預期,反逆勢推動燃油機車補助。在這樣政策氛圍下,身居第一線提供機車維修保養服務,全台2.1萬家的傳統機車行怎麼看?各方提供的輔導資源,又是否足夠支持他們轉型成功?

修車經驗超過30年,中華民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商會)理事長林弘儒充滿自信認為,先前在六期車轉型七期車的過程已經「淘汰掉一批人」,燃油機車轉型電動機車的過程自然也會淘汰一批。

他坦言「畢竟目前電動機車市占率還不是很高,燃油機車還有1000多萬輛。如果電動機車的市占愈來愈高,不轉型的車行自然而然沒辦法生存。」

看更多 》特斯拉擬自駕「極限村落」給老人送藥?台南左鎮醫療照護入偏鄉

中華民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弘儒。環境資訊中心提供。圖/中華民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弘儒。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很早就嗅到電動機車風潮,高雄市機車修理職業工會(以下簡稱工會)則展開超前部署。

工會理事長林順正近年深入了解電動機車Gogoro構造後,認為維修沒有想像中困難。他表示,所有電系車種都離不開電機原理「老早在8年前,我們就針對機車電機系統辦理課程,訓練會員了解電子組件。」

看更多 》桃園、彰化YouBike太好騎常現蹤雙北「跨縣市罰錢」台北這樣說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工會秘書長林彥孝則認為,電動機車占比還不算太高,傳統車行實質收入還沒受顯著衝擊「但有些接收不到新資訊的師傅,看著電動機車在路上跑,心裡多少都會恐慌。」

特別是光陽2021年喊出要增加4000個充電站,電動機車如果愈來愈多,燃油機車生意未來一定大受影響。他表示,工會有信心幫助會員轉型,倒是不擔心電動機車引起車行倒閉潮。

中華民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林弘儒
另在士林天母開設榮裕車行、從事機車修理業逾35年,經銷三陽(SYM)機車。

高雄市機車修理職業工會|理事長林順正、秘書長林彥孝
環境工程背景出身的林彥孝,目前也擔任乙級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術士技能檢定的監評人員,有30多年機車維修經驗。
高雄市機車修理職業工會目前會員約2200人,涵蓋約1900家車行。

看著電動機車在跑,心裡多少會慌 

對車行老闆來說,賣掉一台電動機車意味少賣一台燃油機車,以及後續的維修保養。

林弘儒指出,因為政府鼓勵汰舊換新,推出七期車和電動機車的購車補助「大家都騎新車,所以維修生意相對減少」先前適逢新售電動機車高峰,車行生意確實受到影響。

不過林弘儒進一步解釋,電動機車外型、構造等原理,其實跟燃油機車沒有太大差異,主要差異在於馬達動力和燃油動力而已。

他說,維修檢測以往都很依賴師傅經驗和手藝,比如化油器時代,機車電瓶有沒有壞掉,可以靠師傅聽引擎聲來判斷。

看更多 》微笑單車YouBike不適合蓋宜蘭?縣府認一年200多天恐燒納稅錢

但後來燃油機車也開始採用愈來愈多電子元件,根本看不出來、或聽不出來零件是否正常,噴射引擎推出後,也得靠電子儀器檢測,電動機車更是如此。

而林彥孝也強調,修理電動機車比燃油機車來得簡單,只要根據電子儀器顯示的錯誤代碼,師傅幾乎都知道怎麼維修電動機車「懂修理燃油機車的師傅,一定可以懂怎麼修電動機車,但如果從電動機車開始學修車的師傅,大多不懂怎麼修理燃油機車。」

高雄市機車修理職業工會理事長林順正(左)、秘書長林彥孝(右)。環境資訊中心提供。圖/高雄市機車修理職業工會理事長林順正(左)、秘書長林彥孝(右)。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修好了還是只能送回原廠?基層車行輔導資源受限

在轉型電動化運具的路上,原廠對車行是否能提供足夠輔導?林弘儒表示,原廠本來就會幫經銷商上課,商會也會辦一些他牌的維修訓練課程。

但林彥孝直言,原廠提供的輔導資源實在不足「目前所有大廠牌都有開課,但都是教怎麼修燃油機車、噴射引擎,沒有教電動機車怎麼維修。何況原廠提供的學習資源,幾乎都被經銷商和專賣店壟斷,基層車行師傅很難接收到新資訊。」

他指出,基層師傅遇到電動機車維修問題,卻被告知可以送回原廠的服務站處理,既沒有做到生意,也沒有學習到新技能。

看更多 》加盟小7全家賺翻?台灣4超商評比,開OK朋友多、萊爾富門檻低

針對目前市占率最高的電動機車品牌Gogoro,林順正表示「Gogoro本業不是機車維修,應該要及早下放料件和資訊、跟更多車行合作」也希望各大廠牌照顧廣大的基層車行,讓資訊流通別限縮在廠牌和經銷商手上。

經濟部工業局自2019年辦理「機車行轉型升級輔導」計畫,協助機車行從業人員精進新環保機車,以及電動機車維修技術,目前已規劃出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課程。

完成經濟部工業局的課程,除了能獲得結訓證書,還能取得向Gogoro授權零件的資格,為車主更換輪胎、皮帶、保養油、煞車皮、鏈條、冷卻液、來令片等耗材。

經濟部工業局自2019年辦理「機車行轉型升級輔導」計畫,針對結訓者發給證書。環境資訊中心提供。圖/經濟部工業局自2019年辦理「機車行轉型升級輔導」計畫,針對結訓者發給證書。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林彥孝指出,工業局辦理的課程以車行為單位,確實立意良善,打破上述因產業階級,導致學習資源上的限制「但可惜,2021年第二階課程將啟動,點開課程簡章,卻僅有Gogoro和中華2家廠牌開設電動機車維修課程,傳統3大廠牌(光陽、三陽、山葉)都未提供電動機車相關訓練」他認為政府應強力介入,要求開發電動機車款的廠牌,都開設維修課程。

看更多 》飯店豪宅五星服務房價鍍金40%「坪價200萬俱樂部」富豪尬買房

旁聽過幾次課程的林弘儒也提到,經濟部開辦的課程附帶一些限制,如一家車行只能派一人參加,且第一階課程如果選A廠牌,第二階段課程就只能選A廠牌「而且各廠牌也想保護自己的經銷商,假設本來有5樣東西,經濟部開辦的課程可能只會教2、3樣。」

原廠還是對核心技術有所保留,沒有加入原廠經銷,等於只學到一半技能。

「賓士不用非回原廠修」車行嘆沒檢修儀器等於零

儘管上完第二階段課程,就能取得向原廠訂購電動機車零件的資格,但林弘儒和林彥孝都點出,其中還有一個關鍵角色。

所有機車廠牌都有「電腦診斷儀器」,插上電子檢測器、連接電腦,就能根據錯誤碼找出異常零件來維修。

如果沒有電子檢修儀器,就無法判斷警示燈亮起是什麼意思。

林弘儒指出,若沒有電子診斷器,通常師傅不太敢輕易摸索,只要這些限制存在,車行其實還是很難做電動機車維修的生意。

「例如一個控制器壞掉可能就要上萬元,師傅往往不敢在不確定哪裡故障的時候,就跟原廠叫零件來換」否則昂貴零件,可能變成難以流動的庫存。

林弘儒觀察,除非萬不得已,電動機車車主通常還是偏好回到原廠維修「電動機車常常會被鎖住,一般車行沒辦法解鎖,車主都要回到原廠才能處理。」

有些同行也會埋怨,原廠綁住很多權限,就算有上課也做不到生意,甚至連更換零件都會卡在電子鎖定,或維修後沒辦法更新、歸零資料。

林彥孝也指出類似問題,指出就算師傅依賴經驗,從里程數判斷冷卻液該換,但換了冷卻液後,車主還是得再跑一趟原廠去消除警示燈號。

顯然,電子檢修器是展業轉型的關鍵之一。

林彥孝坦言,Gogoro近期已釋出善意,規劃2021年開放修護手冊,並租賃電子檢測器給合作認證的車行。

林彥孝進一步解釋,修護手冊、電子檢修器與產業發展的成熟度有關「如賓士、BMW也不是非要回原廠修,維修廠如果有檢測器和修護手冊,師傅一看就知道怎麼修。這就是車行師傅的本事。」

由於燃油機車產業成熟,開發商已整合出八合一檢測器,各廠牌皆可共用,電動機車則還沒有通用的電子檢修器。

他指出「只要電動機車市場趨於穩定,一定會有人開發通用檢測器」而各大電動機車廠牌之所以尚未釋出修護手冊,是由於產業還在發展階段,各廠牌恐怕還要再廝殺一陣子才會明朗。

比較電動機車各大廠牌,林彥孝認為Gogoro經過車行業者反映後,才一步一步釋出零件和資訊,甚至需要政府介入協調;而中華eMoving則一開始就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相對作法比較成熟。

回歸市場機制讓消費者選擇,正面看待電動機車未來

儘管車行轉型還需花上一些時間與廠牌、車主溝通協調,林弘儒仍正面看待未來正面。

他表示,學會修理電動機車,或能修3、4個廠牌,一定比只會修一個廠牌來得吃香「只要不牽涉到Gogoro原廠資料,其他像外殼、坐墊、輪胎、鍊條,車行都可以修。尤其這幾年因為汰舊換新,路上很多新車在跑,車行一定會想增加客源。」

「2030、2050年一定是電動機車的天下」談到機車轉型電動化的展望,林彥孝已經看見消費者的偏好「電動機車已經可以騎得跟燃油機車一樣快,沒有聲音、不會發熱也不會震動,騎乘體驗比較好。未來2、3年,消費者更習慣燃油機車後,如果政府不補助,一台12萬電動機車消費者也能接受。」

對於是否該設定禁售燃燃油機車的具體時程,林弘儒主張回歸市場機制,由市場來帶動轉型。

他舉例,如果大家都在用iPhone12,你還在用iPhone7,大家都會笑你,你就會想把手機換掉。

如果大家都覺得騎燃燃油機車不好、騎電動機車很環保,消費者自然會去買電動機車,等燃油機車被淘汰,車廠就會研發電動機車,車行遂開始跟著學怎麼維修保養。

只要市場自由、成熟,無需政府制定禁售政策,產業會自然而然轉型;相對地,如果沒有人上門,生意就不會發展。

本文轉載自2021.12.29「環境資訊中心」。撰文者吳宜靜,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交通政策趨勢人物觀點永續公路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特斯拉股價飆1000美元!馬斯克翻《死亡筆記本》看7動漫找靈感
全球唯一Gogoro樂高在新竹!風城馬賽克牆10萬積木搶國慶打卡
Gogoro為什麼不甘心只賣車,還要拚共享服務?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相信任何改變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唯有資訊公開、普及,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