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 《新竹市跳級生》林智堅百日奇蹟翻轉年輕古城,從進擊的公園到騎樓順平,越級打怪經驗大公開!

新竹變身步行城市!甩開老舊科技城市容,改造公園CP值有多高?

新竹變身步行城市!甩開老舊科技城市容,改造公園CP值有多高? 圖/結合綠蔭的道路,讓新竹市景觀多了一份閒適宜人的風情,符合步行城市的願景。新竹市政府提供。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1-11-26

編按:舊稱「竹塹」的新竹,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在十七世紀荷蘭殖民時期,竹塹港就是台灣最具商業價值的運輸港。雍正時期植竹為城,成為清代北台灣的重要據點之一。因為數百年的發展,舊城區成為新竹市市容最老舊的地方之一。但近年來,在新竹市政府「步行城市」的施政主軸下,貫穿舊城區的百年之路,被打造為「新竹之森」綠廊帶。

故事的起點是2014年縣市長選舉,年僅39歲的林智堅,在選舉中以一千多票之差驚險勝出,寫下百日奇蹟,成為新竹百年州廳的新主人,也就此揭開新竹市改變的序幕。

除了忙碌科技城既定印象,新竹其實是個適合散步的城市

2020年5月,林智堅宣布一項重要政策——啟動「騎樓順平」計畫,也就是大幅整頓長久以來騎樓高低不平,或被當成汽、機車停車位的亂象,還路於民。

騎樓被民眾霸占私用是全台共同的問題,新竹市也難例外。街道騎樓高低差過大,起起伏伏,對許多人來說很不友善;市中心停車不便,重要路口騎樓往往停滿汽機車,逼得行人不得不與車爭道,涉險走在馬路上,特別是校園周邊,上、下學時,每見學生走在川流不息的車輛間,險象環生。 

然而,傳統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幾乎不會碰觸這個議題,因為會得罪非常多民眾,甚至引起反彈,這也使得騎樓所衍生的問題長期無解。不過,林智堅覺得時候到了就該去做,即便有團隊成員勸阻,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

看更多 》新竹縣市分家40年,有合併必要?林智堅:國際情勢+兩地共識,共同治理給竹科更好的舞台!

新竹市政府提供。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騎樓順平,打通城市的步行空間

「我當議員時就關注這議題」林智堅說,當年曾召開記者會,邀年輕媽媽們推嬰兒車(其中包含他太太跟孩子),到東門城旁的中正路上實證,結果遇到高低差在三十至五十公分以上的騎樓路面,媽媽們就得徒手抬著嬰兒車上下,「女生力氣不夠大,撐不起嬰兒車時,就只能走到馬路上,看著讓人心疼。」

可是,議員的行動往往只有建議作用,轉化成實際作為並不容易。 

看更多 》這場遲到的「光雕派對」,竟讓台灣10天沒大型演唱會?

擔任市長後,林智堅以民眾最關心的路平開始落實政見,心裡始終惦記著「還騎樓給行人」這件事。

等了六年,林智堅終於宣布啟動順平計畫,2020年5月開始執行為期三個月的路障查報/違規停車勸導,同步依各路線性質與需求,規劃合宜的停車格,滿足民眾停車需求;7至12月開始順平工程,以舊城區一平方公里的十八條主要道路兩旁騎樓區,先行示範;兩個月期間已完成了中正路-火車站-東門圓環段、北大路-北門街段、中央路-大同路段及東前街-大同路段等四條重要道路的騎樓,預計 2021年1月完成十八條道路騎樓順平目標。 

改善通學步道,讓孩子們能享有通學安全。新竹市政府提供。圖/改善通學步道,讓孩子們能享有通學安全。新竹市政府提供。

對的事,再難也要做

騎樓順平計畫在臉書發布後,網友反應出奇熱烈:「挑吃力不討好的事做,佩服!勇氣可嘉。」「好有勇氣的年輕市長」「中小學生上課路線希望下一階段列為重點區,這樣家長就可以讓小孩在學校附近下車走騎樓,安全性高,又能改善學校周邊交通,市府團隊加油!」「騎樓讓店家住家停放機車可以接受,但最少要有兩個成年人能夠交會而行的寬度,至於停放汽車跟堆積雜物商品,直接開罰很合理。」

看更多 》你的城市好走嗎?談談「步行城市」該有的條件

「騎樓風景百百款,」前工務處處長吳堂安說,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程,需整合市府工務處、都市發展處、交通處與警察局等單位,合力施為;實際勘查各路段騎樓真令人咋舌,有人把自家騎樓兩面通道全用水泥封起來停車或做生意,有人加了鐵捲門,更有許多店家把貨品擺滿,行人得側身穿越……

至於路面高低差也很離譜,北大路段有人自家墊高一公尺,行人必須跳著下階繼續前進,還有一戶的騎樓突然刻意隆起,拱起的橢圓基地,像極了一座墳墓,大門卻緊閉著,讓行人難抉擇「該過還是不過」。

 林智堅把握內政部營建署「城市之心」競爭型計畫的機會,成功爭取前瞻經費,推動「進擊的公園」景觀改善計畫,讓市民能悠閒地在公園中享受散步的樂趣。新竹市政府提供。圖/ 林智堅把握內政部營建署「城市之心」競爭型計畫的機會,成功爭取前瞻經費,推動「進擊的公園」景觀改善計畫,讓市民能悠閒地在公園中享受散步的樂趣。新竹市政府提供。

市府先辦了宣導說明會,邀請相關街廓的里長、商家參與,講述騎樓順平計畫執行內容,包括違建處理、違停及道路障礙處置、通行配套及停車格劃設等措施,以堅定的態度讓里民了解市府是「玩真的」。 

騎樓屬於公共空間,《市區道路條例》明文規定「不得與鄰接地平面高低不平」,更遑論豎牆及裝鐵捲門。林智堅說,任何施政都有情理法的審酌,考量商業區騎樓業者需求,要求店家從店門往外兩公尺區域淨空,保留行人道,兩公尺外到馬路之間則為「彈性空間」,供店家做臨時性使用,至於高低差部分,統一設「抿石坡道」,差距大於三十公分,則以坡道搭配階梯處理,讓市民與店家雙贏。 

看更多 》設計力導入,新竹古城展現年輕魅力

林智堅善於順勢而為,累積六年施政效能,並呼應具城市榮譽感的「2020台灣設計展」及「2021台灣燈會」兩大全國性盛會,讓市民充分配合,別人不敢碰的艱困積弊,借勢民意,化繁為簡,終能順利完成。 

「我非常感謝市民的支持,」林智堅說,騎樓順平計畫讓新竹市逐漸往進步、友善城市方向前進,更是新竹市發展步行城市的「關鍵一哩路」。 

實現步行城市的願景

為什麼林智堅要積極推動路平專案、進擊的公園、新校園運動、通學步道,以至騎樓順平等計畫?

宏觀來看,這些建設並非獨立工程,而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當它們一一完成,便串起舊城區的綠帶與市民共同生活圈,完整了這座年輕古城「步行城市」的願景拼圖。而這條路走了六年。 

「步行城市是我對市民的承諾,」上任後,林智堅分別投入五億經費推動「進擊的公園」,完成綠園道、隆恩圳及二十三處公園,其次改善全市十四處通學步道,確保學子通學安全,同時串聯周邊公園與遊憩空間,提供友善步行環境,接著執行火車站前與舊城區騎樓順平計畫,讓行人步行無障礙,林智堅說:「這是新竹市前所未有的步行環境大改造。」也將成為台北市以外,其他縣市的標竿。 

看更多 》科技模擬火災現場!新竹市讓消防員多一次訓練、少一次遺憾

新竹公園多,是孩子們遊戲探索的好地方。新竹市政府提供。圖/新竹公園多,是孩子們遊戲探索的好地方。新竹市政府提供。

林智堅更把握內政部營建署2019年「城市之心」競爭型計畫的機會,提出「步行城市」方案,以步行、連結、整理等手法,改造舊城區的都市空間。 

計畫範圍之一是「生態生活圈」,以火車站及東門城為核心,向北串接護城河、中央公園、隆恩圳與經國綠園道,完成「新竹之森」藍綠帶,整理人行步道、補植綠樹,營造藍綠相依、陽光充滿的生態步道;之二是「歷史文化圈」,以舊城區東門城周圍巴洛克式放射狀街道為主,連結東門城、州廳、城隍廟三大古蹟,整理無障礙步道、改善街角廣場,同時更新鄰近老舊公園,假日城隍廟區還劃定為徒步區,讓民眾可以悠遊漫步古城區;之三「遊憩通學圈」,以新竹公園為中心,串聯周邊各級學校的通學步道及汀甫圳藍帶,成就了以校園綠意為骨幹的遊憩通學步行網。  

看更多 》高雄台南房價瘋漲!建商聞「台積」起舞,搶地搶到屏東嘉義花蓮

公園改造目的又是什麼?林智堅說,過去的公園設計功能上無法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缺乏梳理的景觀讓市民卻步,非常可惜;其實,公園不止是公園,它除了提供親子遊憩、大人紓壓的空間外,更串起整個城市的綠廊帶,新竹市已增加超過一百公頃綠地,有助於改善城市空氣品質、減緩熱島效應,微小的改變,帶來巨大的共振效應,CP值非常高。 

新竹市環境景觀總顧問徐昌志教授指出,林智堅透過這三個區域的步行環境整理,把觀光、遊憩、休閒、生活與通學等目標有效串接,大幅提升新竹城整體環境美感與生活品質。 

「進擊的公園」美好生活的停留站

新竹市舊城區的步行城市計畫,讓新竹人感受到城市的改變,不管是中央公園、隆恩圳藍帶、經國綠園道或長和公園、綠光公園,以及曾被視為城市毒瘤新完工的建國公園,都依各區的人文環境與特質,融入了美感設計,成為市民最常使用的空間。 

「進擊的公園」計畫第一期五年投入近五億元,翻轉二十三座公園,已完成首期目標,建國公園是第二十三座,值得一提的是,它原是新竹市舊城區三角黃金綠帶,但因設計不佳,長年疏於管理,後來成為老人群聚的地方,有「老人公園」之稱,群聚的結果,不少攤商、茶店進駐,在公園裡營業,老人天天報到,唱歌、飲酒致環境衛生欠佳,夜間老鼠、蟑螂四竄,成為城市之瘤。 

林智堅說,建國公園對面是日據時期的「新竹公會堂」,已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由新竹美學館使用,對在地人來說有許多共同回憶,然而建國公園卻疏於整理,陰暗潮濕,與美學館成強烈對比;透過公園改造機會,重新梳理樹木、改良排水設施,增設無障礙步道,保留原紅磚鋪面特色,新增座椅、紅磚抿石舞台、小廣場,還增加六十八盞燈具,希望老人之外,年輕人也能利用。 

看更多 》新竹縣黑馬抗疫逆升追台北!全台「經濟與就業」排名首闖前三

「進擊的公園」景觀改善計畫改造許多公園,讓孩子們可以在其中盡情的遊戲及活動。新竹市政府提供。圖/「進擊的公園」景觀改善計畫改造許多公園,讓孩子們可以在其中盡情的遊戲及活動。新竹市政府提供。

至於長和公園,位於新竹市三級古蹟長和宮旁,1992年落成後,超過二十八年沒有進行大規模整修,設施老舊、空間狹隘;公園裡有棵大榕樹,是老人、小孩聚會和玩耍的中心,設計團隊為了保留親子共同記憶,特別規劃「榕樹公廣場」,新增花架涼亭及座椅,為小朋友打造地景式遊具及三索平衡木、吊橋、磨石子溜滑梯,還有環狀高架瞭望平台、無障礙坡道,以及兩百六十公尺環園跑道及籃球場,是一座適於「全齡共遊」的公園,美感與實用兼具。 

而得獎無數的隆恩圳,更吸引台灣各地民眾來朝聖、散步或溜小孩,這條興築超過三百年的灌溉水圳,至今仍是新竹重要水源,兩旁遍植樹木,不過,長久以來缺乏整理,毫不起眼,鮮少人關注。 

「隆恩圳藍帶景觀工程是『步行城市』計畫重要的一環,」林智堅說,藉由知名建築師黃聲遠的操刀,將竹塹先賢墾拓塹城開鑿的第一條水圳,再次活化。黃聲遠利用圳道沿岸老樹群,分段設計高架綠地、樹林區及公園,與南北兩邊的中央公園、三民公園連接,打造出七百七十公尺長的城市大綠廊。 

經過修剪的老樹美觀明亮,原本水圳旁生冷不親民的不鏽鋼圍欄,改以塗上綠漆、彎折的「水草狀」護欄,民眾走在綠樹覆蓋的圳路上,既能賞景又能看見淙淙水流,美觀又安全。為了不影響夜間生態,他設計「風鈴高燈」與「蘑菇地燈」,利用圳岸設計八個廣場型出入口,巧妙將過去無法連通的十一條巷弄串聯起來,居民無需繞道,就可以自在穿越。 

隆恩圳藍帶景觀工程完工啟用當日,林智堅突發奇想,邀請詩人李青霖為城市朗讀一首敘事詩〈尋著水草:漫溯〉,給再造的隆恩圳一個優雅的起手式。

「世界越快,心,則慢,」林智堅引一段著名廣告名句說,忙碌的世界,給自己歇心的態度特別重要,步行城市營造城市裡的美感與慢活氛圍,其實就希望帶給市民寧靜、紓壓及親子歡笑的時空,而美感生活也正是導引人們創意思維的基石。

林智堅深信,優質並融入美感的公共建設,不僅提供市民有品質的休閒空間,更能讓孩子們從小在美的環境中濡染,自能涵養出優質的美感素養與獨特視野。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書籍《新竹市跳級生》,天下文化提供。圖/書籍《新竹市跳級生》,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新竹市跳級生》,天下文化出版。

共同作者介紹|李羅

藝術家、詩人。曾任職於中國時報編輯部、《中華藝術雜誌》總編輯、竹塹文教基金會董事。出版過詩集《情采》、《鏡相》,專書《台灣茶香之旅》(聯經出版社)、《回首來時路 新竹市文化局十年專輯》(新竹市文化局)。曾獲翠谷文學獎小說組首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卓越新聞獎。

共同作者介紹|林佳誼

台大中文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財經媒體資深記者、科技新媒體主編,譯有《人性的弱點 75周年最新增訂紀念版》、《黑錢的真相》、《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探究新聞倫理》等書。

關鍵字:投書競爭力地方政策韌性城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全球唯一Gogoro樂高在新竹!風城馬賽克牆10萬積木搶國慶打卡
竹竹還是竹竹苗併?林智堅、楊文科「第七都」四點看法大不同!
新竹媽反垃圾水戰公投!擬荷蘭永續循環「無業遊民」水科技相挺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