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也吹科技風!桃園草莓園手機種菜、花蓮無人機巡田真輕鬆

農業也吹科技風!桃園草莓園手機種菜、花蓮無人機巡田真輕鬆 圖/無人機代勞巡視農地。Max Pixel
日期:2021-11-07

調整光照與溫度、澆水、施肥、巡視田間作物生長情況,這些日常農耕的大小事,現在不用親臨農地,只需透過手機、無人機代勞,從遠端就能在彈指間精準完成。

桃園觀音區的「草菓農場」,是專門種植無毒草莓的千坪溫室,有別於傳統農業栽種技術,「草菓農場」透過自行開發的線上系統,即使農場主人不在現場,就能透過智慧手機,一指遙控溫室的光照、溫度和灑水灌溉系統。

花蓮的「花玉柚山豐農場」則是與新創公司蜂巢數據科技旗下的「阿龜微氣候」合作,運用田間氣候感測器收集雨量、溫溼度、風向等數據,並加以分析,來改良文旦栽種品質,未來還希望導入農機自動化等數位科技,解決偏鄉農村缺工問題。

有限的土地,尋求產量大無限

「好食好事基金會」的兩位輔導業師裴有恆、林學賢一致認為,地小人稠的台灣,農業與都市發展區域重疊,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最高效益產能,必須發揮一點創意與智慧。像是上述兩家公司,就是智慧農業的典範,而利用數位創新科技來提升農業產能和產量,儼然已成為國際農業的一大趨勢。

另一個身分為樂農生活志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的林學賢指出,台灣在農業發展上最常面臨的困境就是農耕地「土地破碎」,難以像國外可做大面積的耕耘,因此經濟規模也無法比擬國際。

「我們仍然可以運用農業創新與科技轉型方式,進行技術改良與產業升級,來創造台灣農業的優勢。」他建議。

取自草菓農場FB。圖/取自草菓農場FB。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裴有恆提到,台灣的農業技術有目共睹,但較缺乏品質的穩定度,主要就是欠缺農業數位化科技的導入,裴有恆總經理舉例:「像是在物流運送及養殖孕育方面,以及保鮮、冷藏技術上,都還有改善的空間。」

神隊友助攻,科技轉型超給力

兩位業師也觀察到,科技轉型的困難點往往在於資金的投入,這便成為了資金有限的小農們難以跨越的門檻。此外,過去從事農耕的人,除了習慣於傳統農法之外,多半也是不擅長使用數位行銷工具的老農,因此得仰賴年輕新農的加入,創新轉型之路才會更加容易。

他們建議新創小農應擅於尋求各公部門或民間的協助資源。

包括經濟部農委會就提供了不少專案補助計畫,給予農業技術改良達標的小農,以及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魏應充先生所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長期推動業師輔導、廠商媒合等加速器計畫,幫助農業新創公司產品研發技術提升、品牌形象行銷包裝,發展基礎更加穩固而長久。

舉例來說,榮獲好食好事第二屆「食農潛力獨角獸」獎項的譜曲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研發農業監測、高精度天氣預報、農業演算法、4G農業無人機協作平台,建立起一條龍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讓農業生產計畫戰勝氣候變化。

此外,好食好事第三屆加速器種子計畫隊伍「甫田科技」,運用物聯網智慧農業技術,研發出氣耕設備及一整套精密的環境動態控制系統,不用土也能種出蔬菜。

Unsplash by sasha set。圖/Unsplash by sasha set。

懂得借力使力,產業結盟創共好

林學賢創辦人表示,如果懂得建立正確的商業模式,就等於已掌握了發展先機。像是近來因疫情影響,使得不少消費者開始選擇訂購產地直送的蔬菜箱。小農若能透過類似的模式,發展出以會員制訂購蔬菜箱的模式,建立起一個供需穩定的市場,那小農們就不用擔心如何行銷與銷量問題,而可以專注於生產,把農產品質顧好,進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經濟永續發展模式。

他還提醒到,農業的創新發展也不只侷限於農產品生產,而是應該將生產、生態與生活緊密結合。舉例來說,如果能提供體驗式的農夫生活、結合文創等行程規劃,而不只是農產品的買賣,不僅能與消費者創造更緊密的連結關係,同時也能夠吸引觀光客來到產地旅遊,帶動在地發展,達到空間活化、人力活化、產業活化三個目的。

裴有恆總經理的看法是單打獨鬥不如打群架,像是與擁有數位科技實力的新創公司合作,利用農業大數據、AI技術協助提供農作物產能、品質,甚至是農產品的行銷,或是與學校進行產學合作,都是互惠互利、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易行策略。

尤其,近年來天候不穩定、氣候異變,更加凸顯出高效穩定農業生產的必要性,例如透過物聯網即時監控、人工智慧數據建模,可以預測問題是否發生而及早因應,都有助於農業創新的發展。

相信靈活與創新的思惟,加上研發量能與科技輔助,台灣農業將能在國際再次耀眼發光!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產業永續智能生活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做環保窮一世?荷蘭夯永續工作,這群台灣人曝夢幻職業錄取關鍵
環保也要科技執法,台中這系統連「空汙」都抓得到!
不飛蚊子、改飛無人機?台體嘉義分校可望活化成無人機研發園區
好食好事基金會

好食好事基金會

為扶植國內飲食與農業新創事業,推動台灣食農產業升級,「好食好事基金會」於2018年規畫台灣第一個食農加速器計畫,提供免費輔導課程、專屬業師,甚至鏈結種子基金,2年半已累積輔導25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好食好事基金會」是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代表魏應充先生於2017年所捐助成立。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