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走讀俄羅斯》:8大必遊景點X10部經典電影,令人藝遊未盡的鐵道深度之旅

普丁也搭火車衝北大荒?走讀俄羅斯:看西伯利亞憑鐵路成新矽谷

普丁也搭火車衝北大荒?走讀俄羅斯:看西伯利亞憑鐵路成新矽谷 圖/西伯利亞鐵路行徑途中。取自百度百科。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1-09-13

編按:以前,只要讀到「西伯利亞」這4個字,腦中就會浮現遙遠、神秘、北大荒,甚至是思想犯、無惡不做者流放之地的刻板印象。但你可能不知道,蠻荒之地西伯利亞原有「寧靜土地」之意,尤其跟著作者腳步走獨造訪當地,來到位於鄂畢河畔,安安靜靜卻也遙不可及的新西伯利亞市後,你不僅會因為看經典電影場景映入眼簾,而感到「藝」遊未盡,還將顛覆原來的想像!

俄羅斯的矽谷:新西伯利亞市

新西伯利亞市(Novosibirsk),原名新尼古拉耶夫斯克,1893年建城,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築逐漸發展起來。1926年改稱新西伯利亞後,開始發展成工業城市。目前,新西伯利亞市是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最大城市,也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首府的所在地。

科技園區,位於新西伯利亞市以南20公里處,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園區之一。走出火車站,眼前經過一條條整齊、筆直的街道後,想像中的荒蕪之境根本不存在,因為每年世界各國都在此進行學術交流,頂尖科學界的學者也常常在當地舉辦國際研討會。

俄羅斯政府甚至將其規劃為俄羅斯東部地區最大的科研中心,顯見新西伯利亞市是享譽國際的科學城,也能想見,西伯利亞大鐵路對居民的重要性。

西伯利亞鐵路(又名第一亞歐大陸橋)

1930年代起,新西伯利亞市因為鐵路、河港和鄰近庫茲巴斯能源、原材料供應地等優勢,慢慢成為西伯利亞地區中心和烏拉爾以東最大的工業城市,吸引不少俄羅斯人從莫斯科來此定居。

從莫斯科,到海參崴,近萬公里長的西伯利亞鐵路,跨越歐洲、亞洲5個時區,跑完全程至少需要一週的時間,讓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千里而來,透過全世界最漫長的鐵道旅行,感受此生最詩情畫意的俄羅斯體驗。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同時,你可以透過火車上的生活樣貌,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你想搭附浴室的「豪華頭車廂」或「二等」、「三等」臥鋪車廂,還是「四等」坐式車廂 ?

在車上,俄羅斯人讀報、談天、玩填字遊戲,其實和台灣人沒什麼兩樣,但有一件事讓作者感到非常神奇,那就是火車往東行駛時,當你一覺醒來,時間就會往前推進1小時,和台灣時間落差變得小,彷彿一趟「跨越時空之旅」。

在市區Zaeltsovsky公園裡,也有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火車車廂和現實中鐵道一模一樣,只不過是依兒童比例而建,縮小版的鐵路公園,吸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假日乘坐這一列火車穿越公園。

西伯利亞鐵路的莫斯科起點站。取自百度百科。圖/西伯利亞鐵路的莫斯科起點站。取自百度百科。

新西伯利亞必訪景點

新西伯利亞有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圖書館、最大的車站、俄羅斯最大的芭蕾舞劇院等,來到當地,最好從外環景點先遊歷,以下是此城必訪景點:

鄂畢河公園

抵達新西伯利亞車站後,參觀過勝利廣場,午餐用畢,乘坐遊覽車來到鄂畢河公園。

河面寬廣,長度為3千650公尺的鄂畢河,是世界著名的長河,對新西伯利亞市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說與西伯利亞鐵路等同重要,當年西伯利亞大鐵路跨過鄂畢河,在河邊修建火車站,才使原本只是河畔的小鄉鎮逐漸發展成為俄羅斯中部最大城市。

而且鄂畢灣區內有龐大的天然氣和石油蘊藏量,經輸油管和鐵路向南運送至鄂畢河,再從新西伯利亞運送到各地,也可見鄂畢河是俄羅斯很重要的經濟河道。

走下河濱公園,在河邊看到的一座高聳雕像,那便是亞歷山大三世,因為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令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才造就當今新西伯利亞市的景況。

亞歷山大三世是19世紀俄羅斯史上最富強的統治者,當地市政府為紀念這位沙皇,並記錄城市發展歷史,特別保留一段原始橋樑鋼鐵的橋段,讓後人永遠能見到西伯利亞鄂畢河段最原始的鐵路大橋。

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院

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院(Novosibirsk State Academic Opera and Ballet Theatre)的建築物外觀,看起來雖然簡潔普通,但內部設計輝煌且氣派,作者旅行途中還巧遇一位歌劇院演員「娜塔莎」,與她閒聊下得知,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院是這座城市最漂亮的建築,光員工就高達450人,演員們還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不僅如此,娜塔莎提到,這座美麗地標建於1931年,號稱歐洲第一座,沒有鋼支架支撐的巨大圓頂建築,讓人在遠處就能看到屋頂上銀色瓦片,很多觀光客不說還以為那是體育館。

2005年,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院重新裝修後,俄羅斯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還曾到裡頭欣賞過歌劇「天鵝湖」的表演。

結束短暫閒聊,作者接著往廣場巨大無比的雕像處走去。兩旁種植高大路樹,秋天落葉片片,黃、紅色澤覆蓋草地,一尊大到驚人的雕像聳立在其眼前。後方大街上,盡是來來往往的車輛,與其擦身而過,彷彿列寧銅像一直望著這座城市發生的一切。

列寧廣場

在俄羅斯,只要有廣場的地方,都存在巨大無比的雕像,其中80%都是受人景仰、讓人懷念的列寧英雄。

是偶像崇拜也好,是凝聚人民意識形態也罷,這位被稱為建立「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領袖列寧, 曾被流放到當地3年,與當地農民工人共同生活過。在列寧銅像兩側,分別聳立著工農兵銅像,模樣不外乎工人高舉火炬,農民手握麥穗。

出色文化提供。圖/出色文化提供。

列寧廣場,在史達林統治時曾改名為「史達林廣場」。1953年後,赫魯雪夫恢復「列寧廣場」稱呼,並修建列寧銅像。銅像面向紅色大街,是新西伯利亞市集會、閱兵的重要場所。

地方誌博物館

地方誌博物館大樓就位於列寧廣場對面,建於1911年,是20世紀初最大的建築。博物館許多展品,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新西伯利亞州開發的相關文物,不僅反映西伯利亞土著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展示歷屆共產體制發展,從列寧、史達林、赫魯雪夫、布里茲涅夫等政治人物改革情形。

尼古拉教堂

走出地方誌博物館,往前不遠處就是尼古拉教堂,那曾是前蘇聯的地理中心處。據說,上世紀30年代,曾被布爾什維克拆毀,現在的建築是1993年新西伯利亞建城100周年時重新建造而成。

教堂建在馬路中間,與兩旁巨大建物相較下顯得很小很小,但因為兩旁車水馬龍、人潮來來往往,目標也很醒目。一如蘇聯政權巨大,人民信仰很小,卻還是矗立於每個人心中。

出色文化提供。圖/出色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走讀俄羅斯》,出色文化出版。

作者介紹|黃作炎

專業領隊、旅遊作家。立志用旅遊寫人生。旅行像是一幕消失的場景,久別重逢的好友,在車站不期而遇,清晰的往事歷歷在目,昔日滄海桑田、富麗堂皇的奢華,極盡虛榮浮誇,都會成為過去。再大、再寬廣的國家,再有名、再富裕的人物,都有終止之時。著有《跟著電影去旅行》《我的美國國家公園之旅》《美國心電影夢》《我的中東電影旅行》《摩洛哥古城沙漠聖羅蘭》等書。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旅遊投書國際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蝶妹上班的清代府城街,《斯卡羅》經典場景台南、屏東重現!
換名轉運、鮭魚之亂都不會發生!德國人為何無法隨興改名字?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