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劇少見的歷史題材,《斯卡羅》製作團隊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在「還原」工作上,光是搭景、服裝和特效動畫等,就占了總製作費的3成。在正式開拍前,團隊更是訪遍台南、屏東等地,搭建了上百間拍攝用的房舍,力圖再現3百年前的台灣風貌。
而故事背景劇嬌在19世紀末的台灣,要呈現當時的閩粵建築,對岸的中國大陸影城就有現成的布景可供取景,但考量到台灣整體影視發展,製作團隊選則在台灣就地打造專屬台灣自己的時代場景。未來這些心血結晶,可供後續需要的劇組使用,直接幫國內影視產業的發展打好基礎,讓未來台劇能走的路更寬、更廣。
貫穿全劇的19世紀台南府城場景,正是位在台南鹽水的「岸內糖廠影視基地」,該地本是廢棄糖廠,近年來規劃成為影視園區。《斯卡羅》製作團隊相中該處後,美術指導許英光率領百人團隊耗時3年,一點一滴從零開始打造完成。
為了真實還原當年的府城風華,製作團隊翻閱大量文本資料、資訊史學專家及尋訪在地耆老,場景都是「有所本」,招牌名稱、字體與傳單等,還有城牆、城門、市集等街廓的規劃設計,都是當時存在的。首集播出後,觀眾跟著溫貞凌飾演的「蝶妹」穿梭,宛如穿越時空般,置身在19世紀的台南府城。
而台南市本身就有豐厚的歷史底蘊,更是本次劇中事發地點的所在地之一,保留良好的「安平東興洋行」,就被劇組相中做為通譯「必麒麟」工作的英商天利洋行。該處本就是安平一代知名景點,有販賣餐點、飲料,偶而還會有街頭藝人駐點表演,人流往來相當熱鬧。
圖/斯卡羅台南場景於岸內糖廠影視基地拍攝,取自文化部FB。
台南市文化局腦筋也動得很快,保留劇組的心血結晶,規劃在9月、疫情越來越平穩的時候,推出小旅行,讓遊客能親臨這些《斯卡羅》劇中的場景。
首集斯卡羅住民前往的「聖山」,空拍角度讓畫面呈現更為震撼,實在難以想像台灣有這樣廣闊又肅穆寧靜的地方。實際上,該地點為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大尖石山」,海拔雖僅318公尺,但在地勢低平的墾丁更顯突出。目前該處為管制區不得隨意進入,僅可在附近遠遠眺望。
圖/屏東牡丹鄉的「女乃溪」,取自斯卡羅FB。
另外,劇中的瑯嶠、社寮、柴城等主要場景皆緊鄰出海口或是溪岸,背後又靠著群山,最後劇組團隊選定屏東的九棚溪,搭建出劇中漢族隔岸分治又劃分清楚的場景。
而劇中呈現原住民矯健身手、在山林間奔跑的小溪,是位在屏東牡丹鄉的「女乃溪」。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兵分三路攻打牡丹社群,位於女乃溪上游的女乃社也難逃厄運敗走日軍。雖然該處保留完整森林溪谷的面貌,但目前為部落私領域,外人不得任意前往。
劇中描繪原住民結社內部爭執時所出現的溪谷,則是位在苗栗南庄的「神仙谷」。該處由三條溪匯流切割而成,形成在台灣少見的壯闊瀑布景色,過去的原住民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也曾來此地取景。
圖/苗栗南庄的「神仙谷」,取自斯卡羅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