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把城市的對話空間搬上線

疫情不影響思潮匯聚!大稻埕餐酒館「行冊」用Podcast探索未知

疫情不影響思潮匯聚!大稻埕餐酒館「行冊」用Podcast探索未知 「行冊」位於大稻埕蔣渭水先生所創辦的大安醫院的舊址,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
作者:Miaochun L.
日期:2021-07-15

座落在極具歷史文化的大稻埕裡,這個當年由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先生所創辦的大安醫院的舊址,如今透過許多創新元素的注入,在新舊文化的交錯之間成就了「行冊」。行冊是一個以「家」為概念出發的複合式空間,創辦人 Ting & Hank 也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疫情當下,將空間轉換成不同形式,持續對話。

行冊一樓的咖啡廳有專業的烘培咖啡、台灣在地小農選茶、以及台灣的精釀啤酒,更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紅白酒。二樓的部分則打造出以地中海飲食文化為概念的中西融合創意料理餐廳。而來到三樓的圖書館,便是行冊的精神所在。不只有上千本創辦人嚴選的圖書供閱覽,更是一個不定期開放給設計藝術工作者找尋靈感及閱讀思考的共同工作空間。為了向蔣渭水致意,行冊也以蔣渭水的背景作為設計發想,擷取宜蘭至台北這段路的地理等高線,設計一樓的座位。行冊獨特的設計理念,過去也吸引不少媒體報導。

不只是經營空間,「行冊理應是一個思潮匯聚的地方」創辦人 Ting 曾說道。因此 2020 年行冊決定把這個在城市裡的對話空間搬上線,秉持「帶著疑惑的生命本質去探索未知」的理念,【只能喝酒的圖書館】Podcast 節目就此誕生。

【專訪】行冊創辦人 Ting & Hank

Ting & Hank 去年開始製作 Podcast 節目「只能喝酒的圖書館」,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圖/Ting & Hank 去年開始製作 Podcast 節目「只能喝酒的圖書館」,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

當初是什麼樣的契機決定踏足 Podcast 這個領域?

Ting:一直以來,「做內容」才是我們希望行冊應該走的方向。其實不管是餐廳、咖啡廳、還是圖書館,都只是一個用來體現我們意志延伸的表象形式,而所有的形式背後都是人,是人做了什麼才能賦予這樣的形式其意義跟價值。其實行冊所強調的都是「生活哲學」的範疇,哲學是一種思考,而思考是流動的,空間跟人也是,我們希望能創造出超越形式且富有內容的東西,也一直有在思考行冊該如何往更深一點的地方去。

去年疫情爆發,一方面很沮喪,另一方面是焦慮感每天盤據心頭。五月的時候,我開始每天一個人躺在三樓書吧思考著行冊的下一步方向,思考了大概三個月後,某一天我就忽然爬起來說:「決定了,我要做 Podcast!」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經營空間和創立頻道性質不同,到目前有遇到困難嗎?

Hank:剛開始時會想很多細節,甚至瑣碎到錄節目時小孩子要給誰帶、喝酒後不能開車要怎麼辦,找來賓時也要不斷去想可以先邀請身邊哪些朋友來上節目。而開始執行之後,更是每集都在調整,包含攝影機架的位置、收音方法、哪裡貼吸音棉、要找什麼樣的來賓、要不要給來賓訪綱等等,都是實際做了之後才了解到。另外,為了讓來賓卸下心房並打開話匣子,訪談時座位怎麼安排、要提供多少酒喝這類的問題也都是我們要不斷去發掘再從中調整的。

有沒有哪次對談,帶給兩位深遠的思考?

Ting:對我來說,是「台灣音樂酒吧教父:凌威」的那集(我選擇把我最後一份力氣,放上我的理想。凌威 - 台灣搖滾樂樂吧教父)。我一直以來對於失敗者很著迷,很喜歡聽他們說故事。經歷了這麼多也摔倒了這麼多次,為什麼還在這條路上堅持著?我真的無法不為這樣子的人的神采和堅定的意志動容,而到現在,凌威都還是在「理想」這條路上。

錄完這集節目後引起了我很多思考,而我依然還是在這個思考的過程,目前也仍然沒有任何的定論,可能就像生命一樣,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都在尋找的過程裡不斷藉由別人的故事來反芻自己的人生。

Hank:我也覺得這一集節目讓我滿有感觸的。我覺得他的性格實在剛強的太迷人,怎麼可以有人任性到這種程度?剛好我老婆(指 Ting)也是,那種任性體現的是一種對事物堅持不放棄的精神,而我很喜歡很任性的人,可能因為我的個性沒有辦法做到這樣子,我會覺得怎麼有人有辦法那麼勇敢、那麼恣意?所以總會帶給我一種羨慕的感覺。

【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想給觀眾什麼樣的感受?

Ting:在一小時的節目內,你所聽到的內容不是只存在在這一小時裡,它可能會一直框啷框啷的在你的腦袋或是心裡迴盪著,然後漸漸地,你會搖晃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況味。

我常常強調「感覺」跟「感受」的不同,感覺只是皮膚滑過去一下子而已,輕輕的就沒有了;但是感受不一樣,他會深層地進到你的肉裡面,甚至觸碰到神經,你會癢、會痠、會痛,不只是表層感受到的,還有許多層次的痛覺。感受,是深刻、是會留下的。

在我們兩個對談「找自己」這件事的一集裡,我提到我在紐約患憂鬱症時尋找自己的過程,我常常用簡單的幾句話來形容我用好幾年的血淚所換來的感受,但其實那樣的痛苦是沒有辦法被輕描淡寫地概括的。可能此時的我已經有很深的體悟了,但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很難感同身受的,畢竟我們的生命歷程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體會。

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圖/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

另外分享一件事。我去紐約時才三天就有人問我說:「你愛不愛紐約?」我當時就心想為什麼人們那麼愛問這種問題啊?所以後來我逢人就問:「對於你們來說,你們覺得『愛』的定義是什麼?」很奇妙的是,就連陌生人也都會認真地回答我,因為他們很喜歡這種看似簡單卻需要很長時間思考、也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我們常會形容一個人說他很浪漫,但我們很少去想說「浪漫」到底是什麼?怎麼定義它?這些東西看起來都很簡單很平凡,很多人卻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其實越簡單的東西反而越需要練習,因為人生中遇見的很多困難其實很有可能都是出自於這些看似不重要、沒有被思考過的細節裡。

除了 Podcast,還有沒有不同的企劃,是行冊未來想去嘗試的? 

Ting:我們想做的嘗試有很多,這幾年行冊的經營給我的訓練就是不管怎樣我都可以天馬行空地構想,它會成為一個自我累積的過程。而創業之後某種程度上做事情也會更任性一點,很多東西想到了、有資源了、能做的就會去做,不會想說應不應該,而還沒有得到足夠資源的點子我就會先把它思考著存放起來,緣分跟時機到時我們自然就會去嘗試。

Hank:行冊還是一個很小的單位,但是創立的這五年來我們也做了許多實驗性質的計畫,例如二手書義賣、藝術家駐村的計畫等等,我們試著用有限的空間跟資源去嘗試不一樣的東西,雖然都是小小地做,但也都是在實踐我們想要將行冊帶向「有深度內容的空間」的方向。

Ting:像是【#陌生靈魂的交換】,就是我很認真執行的一個關於二手書義賣的企劃,但案子推出去之後收到的反應沒有我預期中那麼熱烈;【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是我憤怒底下的產物,得到的迴響卻比我想像中大很多。也許很多好的事情都是來的不經意,放低自己的期待所得出來的結果反而會更美好,這個心態放在人生裡也值得細細品嘗。

行冊希望實踐「有深度內容的空間」,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圖/行冊希望實踐「有深度內容的空間」,行冊 Walkingbook 提供。

受到疫情的影響,行冊是否有應變的經營模式? 

Ting:其實去年疫情爆發時我們就開始受影響了。行冊位在觀光客比例高的大稻埕,所以去年開始營業額就一直不如預期。忽然間失去內用客人的狀態下,我們現在最快的應變方法是做冷凍包,讓行冊的客人在家裡也可以吃到好吃的餐點。

過去這幾個月來,其實我每一天都很希望行冊可以把門關起來好好調整內部的體制,剛好此時我們也可以很名正言順地做這件事。雖然行冊受到的疫情影響不小,但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做另外一條事業線,並讓我們能夠趁機慢下來、重新整頓腳步後再出發,所以我們也滿抱持正向的態度去面對。

專訪後記

會以「家」作為行冊的核心概念,源於一首最觸動 Ting 內心的詩—–泰戈爾的《倦旅的家》:「旅人叩過每個陌生人的門,才找到自己的家門。人只有在外面四處漂泊,才能到達內心最深的殿堂。」而這裡就是 Ting 與 Hank 共同打造的一個家,有客廳、有餐廳、有書房。

下次來到台北大稻埕,記得走訪行冊,不管是在一樓空間品咖啡與人交流、或是到二樓嚐嚐主廚用心製作的創意料理、也或是到三樓圖書館或坐或躺地享受一個人閱讀的寧靜時光,一旦踏進這個空間,就用你專屬的姿態,去品味在這裡獨有的、無懼的自在。

❝我人生所有的快樂和不快樂都成為我最寶貴的養分,與你們分享的這些養分是我人生上半場的總和。❞

Ting 說道。

相信「行冊」會如其名的––繼續走下去,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未完待續。

行冊 Walkingbook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33號
電話:+886-2-25580915
官網行冊日常冷凍料理包 
【只能喝酒的圖書館】: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人物旅遊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都市裡古蹟祕境!北市3處超好拍「療癒系藝文館」洗滌身心
光陰的故事!凋零眷村蛻變民宿,以住代護重現舊時代記憶
「小陽。日栽」把老屋變身名人堂,陳綺貞、蔣勳都來了!
Miaochun L.

Miaochun L.

生活觀察家,喜歡思考並且愛狗成癡。法文系畢業後在台灣職場打滾三年,憑著對行銷的熱情來到法國念行銷碩士,之後開啟在歐洲數位游牧的生活型態及職場冒險。喜歡旅居各大城市並發現「不一樣」所帶來的美好,深信人因不斷提出為什麼而存在。聯繫信箱:kerry811201@gmail.com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