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無黨籍立委林昶佐陪同衛福部長陳時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官員視察環南市場,沒想到拿起麥克風準備大批特批台北市長柯文哲防疫疏漏時,卻被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怒嗆,火力之兇猛,讓林勝東「一戰成名」,林昶佐的負面聲量飆高,更有民間團體啟動罷免連署。
而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卦,也讓各界關注到民意代表與地方頭人之間奇妙的共生與互動關係。地方需要向中央反映時,會需要立委、議員的協助;但同時,這些地方頭人卻也掌握一定的選票,有時甚至可以左右這些民代是否能連任。
圖/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圖左)在記者會現場怒嗆立委林昶佐(圖右),池孟諭攝影。
里長有多重要?現今網路發達,資訊不論在傳達或是獲取上都相當便捷,但若倒轉30年,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政府要怎麼傳達新政策?就是要透過里長來轉達、周知里民;同時,里長也會把里民的心聲往上傳遞。
此外,里長在地方上也扮演「公道伯」的角色,若地方上發生爭執,常會先請來里長協調。若有需要改善的大小事,也都會先通知里長,請里長代為解決。
因為里長在地方上的重要地位,雖然只是最基層的民意代表,但能選上者通常都是在地方上有高聲望,或是和地方有非常強的連結。
圖/里長熟悉地方大小事(示意圖),池孟諭攝影。
這意味著,里長在里民心中有一定份量,里長站在誰的背後,自然能吸引里民的支持。因此,不管是要選議員、選立委、選市長,里長不但是打入地方社團的鑰匙,更是拓展民意支持的基礎。
除了里長外,還有市場自治會、商圈自治會等,也是民代走訪地方不能漏的拜訪對象。這類的產業型自治會重要程度會根據選區有所不同,但同樣都是重要性與影響性不亞於里長的地方頭人。
有別於里長是服務性質,自治會類型的團體主要是以爭取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因此成員之間的關係會更團結,會長、理事長等領導人物的影響力也更大。也因為是以利益導向為出發,因此立場也會較為鮮明、具有排他性。
尤其是市場人群往來混雜,攤商會接觸到的消費者也不局限在單一的里,如果獲得自治會及攤商的認可或留下好印象,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獲得曝光的機會與效果也大大增加。
而地方信仰中心的宮廟或是同鄉會,也和自治會有異曲同工的道理,同樣都是會接觸到複雜又大量的人群,如果給宮廟主委、廟公或是同鄉會長留下好印象,時不時就幫忙宣傳一下,是能迅速打出知名度的途徑之一。
圖/市場自治會、攤商,是民代跑地方不能漏的對象,池孟諭攝影。
另外,還有家長會、志工團、義交等,這類都是出於志願出來協助社區解決大小事,因此跟社區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連結。講白一點,就是人多嘴雜,若是透過這些「地方傳聲筒」留下好印象,容易透過他們傳達出去。
但總結來說,要打入地方社團,最大關鍵還是態度問題。如果你是新人,只要勤勞、誠懇、態度親切,大多不會被拒於門外,找了哪些頭人、拜訪了哪些攤商或是自治會,都只是讓你能事半功倍、有加分效果。
但若是老鳥,在跑攤上需要注意的就比較多,同時地方的民眾也會以不同角度與標準來檢視。一個民意平日是否有在關心社區,從這些基層民眾的愛恨分明的態度,很明顯就可以看出。
可以說這些人現實,但畢竟基層民眾只為生計而活,如果平常不關心、沒幫他們爭取福利,遇到反彈聲浪,似乎也只能摸摸鼻子接受,繼續努力經營地方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