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福島核災十週年,900噸輻射廢棄物要多久才能清理完?

311 福島核災十週年,900噸輻射廢棄物要多久才能清理完? Flickr/IAEA Imagebank
作者:科技新報
日期:2021-03-11

日本 311 大地震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已 10 年,當時強烈地震與海嘯摧毀核電廠,重創環境與社會,至今仍未平息,雖然這十年來致力排除殘留核燃料與污染水,但仍有 85% 特別除污地區仍未進行清除工作,後續還要提取 900 噸與高放射性碎片混合的熔融燃料,距離完全除役,還要 30~40 年。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近海發生規模 9.0 地震,強震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冷卻系統停止運作,6 座反應爐有 3 座爐心熔毀。事故發生後幾年間,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Tepco)也持續處理核廢料與污染水排除作業。

在蓋格計數器(Geiger counter)偶爾發出「嗶嗶」聲的環境中,目前每天有 5 千人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作。雖然十年間已經反應爐周邊環境大致清理完畢,已用重型起重機將燃料棒移走,也打造全新的混凝土防波堤以防海嘯,但後續還有許多挑戰,尚有 900 噸與高放射性碎片混合的熔融燃料待處理。

原先日本打算透過英國特製的機械手臂來處理用過的乏燃料棒,然而遇上 COVID-19 疫情,移除作業推遲一年,預計要等到 2022 年才能開始,粗估第一核電廠完全除役還要需 30~40 年,順利的話。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日前根據政府公開資料指出,在範圍達 840 平方公里的特別除污地區(SDA)內,僅 15% 區域完成清除輻射,85% 面積沒有啟動清除工作,且福島輻射除污未進入森林地帶,日本政府更宣稱放射性鍶-90(Sr-90)已受控制,團體卻在福島松樹針葉驗出。

Flickr/Jun Teramoto。311海嘯過後的福島圖/Flickr/Jun Teramoto。311海嘯過後的福島

2 月日本東北再遇規模 7.3 強震,造成反應爐的冷卻水位一度下降,引起關切。至今核電廠內場仍有大量反應爐冷卻水及受核輻射污染的地下水,主要是透過 2018 年完工深入地下 30 公尺、長達 1.5 公里「冰牆」,避免污染水外洩,只是下雨等天氣與其他冷卻因素,污染水仍不斷增加,2020 年平均每天就增加 140 立方公尺輻射污水,預計 2022 年夏季將會面臨污水槽空間不足問題。

福島核災重傷環境與社會,同時日本核工業也停擺。2011 年 3 月之前還有 54 座核反應爐運作,核能發電占比高達三成,現在只剩 9 座營運,20 多座即將退役,根據政府資料,2019 年核能發電占比已降至 6.2%。縱使日本 2030 年中期規劃,設下核能發電占比 20%~22% 目標,但有鑑於災後機組重啟並不順利、核安全發規趨嚴,以及社會反核聲浪,已被專家認為不可行。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020 年初,日本通訊社共同社則計算指出,若所有核電廠退役,成本高達 1,290 億美元,不過並未涵蓋福島第一電廠除役費用與清理作業成本。

本文轉載自2021.3.10「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關鍵字:國際永續環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德州歷史性暴風雪,數百萬戶在酷寒之下沒電用…這台車意外成為電力救星
走過2020、展望2021,城市氣候行動出現哪些新趨勢?
老是塞車的倫敦城,用哪三招推動「永續物流」?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參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