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的代價!美國住家用電增加 10%

防疫的代價!美國住家用電增加 10% 圖片取自pixabay
作者:科技新報
日期:2020-12-06

自武漢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已經大幅改變各國日常生活模式,無論是規範戴口罩、推廣在家工作、避開人潮密集的地方,無不是希望可以減少病毒擴散機會與感染機率,而在家防疫雖然能省下通勤費,但伴隨而來的,便是可觀的家用電費。 

就以美國來說,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團隊研究發現,2020 年第二季美國住家用電量增加 10%,代表著從 4 月到 7 月,由於用電量增加,美國家庭增加共 60 億美元的支出。

塔夫茨大學經濟學教授 Steve Cicala 指出,近年來由於住宅開始改用高效 LED 燈、高效電器,甚至直接以屋頂太陽能來省電費,最近幾年住宅用電一直呈下滑趨勢,但今年第二季的住宅用電大幅成長,提高消費者的支出,公用事業電力公司反受益。

Cicala 表示,通常每年的用電量變化只有一個百分點左右,今年的 10% 漲幅足以顯示疫情帶來的衝擊。同時研究也發現,企業用電量也出現明顯降幅,使得工作日的負載曲線看起來就像假日一樣,縱使 5 月後企業用電量開始回升,但住宅用電量還是偏高,整體來看 7 月美國的用電量比往年多一些。

Cicala 以德州為例,德州與加州、佛州一樣都是 7 月重啟經濟的區域,以用電資料來看,還是有許多人選擇待在家裡。或許是因為解封後肺炎住院人數頻創新高,疫情反覆不定,故仍維持遠距上班。

只是住宅用電量增加也意味著電費負擔加重,不過 Cicala 表示,這也是住戶可以考慮改用省電裝置的契機,像是用 LED 代替舊燈泡、讓自家的電漿電視、耗電設備走入歷史,抑或是裝置屋頂太陽能或社區一起共用太陽能系統等。Cicala 認為,就算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工業用電量與失業率雖然都有增加,但是當時住宅用電卻無特別出現變化。

疫情衝擊全球,如今被譽為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的韋伯字典與英國英國柯林斯字典也將 2020 年代表字選為與疫情有關的大流行(pandemic)與封鎖(lockdown),縱使疫情喜訊帶來一絲曙光,但全球疫情狀況尚未明朗,未來會如何還是未知數。

本文轉載自2020.12.3「科技新報」,全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關鍵字:永續國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地球資源將耗盡!柯文哲帶台北打破線性經濟拚循環
為什麼炎炎夏日,柯文哲卻說「不用買冷氣」?
全球最「貴」城市在哪裡?為何物價跟疫情及中美貿易戰有關?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參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