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呼籲,台灣有7成人口聚集在六都,六都市長應盡快宣示「氣候緊急狀態」,全面評估城市的氣候風險,並規劃減碳及調適政策。
受到候變遷影響,全球海平面正以每年1.9公釐(mm)速度上升,受到地理位置與洋流潮汐不同,各區域上升速率有所差異,綠色和平去年發布《全球暖化下台灣海平面上升分析》,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的兩倍,過去20年以每年3.4公釐的速度持續上升,且隨著碳排增加情況可能更嚴峻。
圖/海平面上升加上未來風暴潮影響,將使低窪地區遭到溢淹。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今年再發表《全球暖化下台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利用美國 Climate Central 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模型,套疊內政部圖資,「在不積極減碳的最劣情境下,2050年台灣的海平面將較2000年上升0.56公尺,受到颱風暴潮影響則高達1.62公尺。」
光計算海平面上升,台灣到2050年約有1398平方公里受影響、120萬人受衝擊,713萬坪建築遭淹沒。張皪心說,考量颱風暴潮,受影響面積將提高到2120平方公里;衝擊人口將提高兩倍以上,達293萬人;遭淹沒的建築面積更多出4倍,高達2854萬坪建築恐遭淹沒,100多個歷史古蹟受威脅。
以個別縣市來看,新北市約有75萬人將受衝擊,是六都之最,其中以三重、蘆洲及河岸低窪地區受影響較大,「新北市政府必須積極加強民眾防災素養,協助弱勢族群強化調適衝擊。」別讓市民未來淪為氣候難民。
圖/最新研究指出,2050年台北車站與總統府都會因為海面上升遭溢淹。綠色和平提供
台南市則因地勢低窪,遭淹沒面積達426平方公里,約佔全台1/5,是六都最高,影響建物面積將超過432萬坪,可能衝擊到科技園區、安平古堡、七股鹽田等沿海地區。
台中市的台中港、高美濕地,也可能被淹沒,原本豎立在海堤邊的陸上風力發電機,可能被迫成為海中的離岸風機,整個梧棲區都會被淹沒,連台中火力發電廠也將受影響。
至於海港城市高雄,恐因海平面上升及颱風暴潮,淹沒鹽埕區到三民區、苓雅區等地,美麗島捷運站、高雄車站、85大樓等指標性建築物,皆受影響。
圖/綠色和平最新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將讓高雄市中心大面積遭到溢淹。綠色和平提供
首都台北是我國重要的政經中心,地勢屬盆地,早期河運通達而發展快速,近年卻面臨海水倒灌、颱風暴潮的影響,張皪心指出,未來海平面上升將會淹溢台北車站、總統府、立法院等地,颱風暴潮也可能衝擊松山機場、內湖科學園區等沿河地區。
相較下,桃園市因地勢較高,境內有林口台地,在六都中相對受創較小,僅沿海的竹圍漁港、觀音、大潭部分地區可能受影響,但疊圖資料顯示,大潭電廠也在受影響範圍內。
張皪心表示,2010年六都升格,至今滿10周年,桃園、台中、新北等地人口持續增加,氣候威脅卻也愈來愈明顯,「六都淹溢土地面積約 841平方公里,超過206萬人將受影響。」無論是氣候調適、遷都等議題,台灣都應及早思考,並盡快提出對策。
綠色和平呼籲,包含新上任的高雄市長陳其邁等六都首長,應盡快宣示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全面評估城市氣候風險,鑑別交通樞紐、古蹟、基礎設施等高風險建築,完善城市韌性發展規劃,同時應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控制升溫1.5°C的情境,規劃地方的減碳目標及措施。
圖/資料來源:綠色和平
張皪心強調,全球已有1700個政府組織做出宣示,包含地方政府及國家,「洛杉磯2017年就宣布氣候緊急,成立授權充分的氣候緊急動員辦公室,承諾2050碳中和目標。」也肯定彰化市長林世賢日前宣布成為「台灣第一個氣候緊急城市」,承諾2050年碳中和目標及市公所全面改用再生能源。
環保團體最後建議,中央政府今年修訂《溫管法》,應設定符合控制升溫1.5°C的減碳目標,並明定地方政府的減碳權責。
圖/面對氣候威脅,台灣城市準備好了嗎?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
本文轉載自2020.8.24「環境資訊中心」,撰稿:孫文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