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中山路附近古蹟薈萃,其中一棟建築可追溯百年歷史,那就是「台中二信總社」。
走進古意盎然的紅磚建築物,立刻有職員掛著笑容迎賓,環顧四周,雖然上門的客戶不多,但多與職員相談甚歡,整個行庫流洩出的氛圍,與一般金融機構步調緊湊、照章辦事的基調,大相逕庭。
企業要延續百年,本就是難事,但台中二信竟與中華民國同歲,全台只有台中二信是碩果僅存的在地起家信用合作社,更特別的是,它在台中境內設立22家分社、營業部等據點,是全台23家信合社中,分社數最多的。
圖/台中二信已有上百年歷史。(圖片提供:業者)
若稱台中二信是全台信合社領頭羊,雖不中,亦不遠矣。它是近六年來穩坐眾信合社淨值第一名,去年放款餘額高達566億元領先同儕,797億元的資產總額及737億元存款,都列居信合社第二。
不僅如此,台中二信給社員及員工股息令人羨煞不已。2013年起年年高達9%以上,是台股平均4%殖利率的兩倍以上,每年獎金發放也達8個月水準,總經理李福振說,「很多員工及客戶都說我們是幸福企業。」
不過,台中二信並非一路順遂。2001年景氣亮紅燈,多家信合社經營困難,台中二信只好以當年盈餘打銷呆帳,逾放比才下降。之後股息慢慢從4%,來到現在約9%水準。
圖/台中二信總經理李福振。
那幾年,全台信合社正流行與銀行併購、改制商銀,然而台中二信經過一番掙扎,後來決定不跟進,「如果當年改制或被併,就像小孩穿大衣那般不適合。」
李福振認為,一旦成為銀行,除了必須擴增成全國性營業機構,競爭對手各個規模龐大又多金,反而失去利基。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員工出路,他看到太多被併購的企業,福利縮水、文化無法融合、最終走人的結局。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台中二信2007年起共向金管會申請增加9家分社,但都不出大台中地區,且大都集中在舊台中市。儘管近來許多同業都來台中設點,如「花蓮二信」翻山越嶺開了6家分社,「彰化六信」也來插旗。台中二信非但沒被打敗,還繼續開枝散葉。
台中二信選擇分社據點,另有乾坤。就是以基層金融為主軸的「中華郵政」做參考。
「我看郵局即使人滿為患,還是有很多人寧願排隊臨櫃領錢,或許能網羅這些排隊客。」人潮擠在郵局,代表台中二信的TA,根本沒被郵局消化完,就是台中二信設點的好地方。
「我們把客戶當朋友和家人,連客戶家裡幾個人,小孩在做什麼、孫子讀哪裡?都很熟悉。」李福振說,台中二信很重人情味,行員服務就有別於其他行禮如儀的同業,如當年電腦還未普及,行員連客戶是甲存(支票存款)幾號都知道,印鑑也一眼就能辯識。
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曾多次提及,國中時家境清苦,靠著父親向台中二信借貸,才付得出學費,還說「沒有二信就無法繼續讀書!」
一旦客戶有金融業務需求,不論婚喪喜慶,台中二信幾乎都會派員協助,連一般行員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喪禮,也義無反顧前往。
圖/台中二信試圖把客戶當家人一樣關懷。
更有趣的是,台中二信至今堅持不發號碼牌,讓客戶自己選擇順眼的行員,不用「電腦配對」:「人與人交往,是看投不投緣的,有些客戶就是想找投緣的職員辦事,順便聊聊天,抽號碼牌就無法這樣了。」
❝李福振不時耳提面命:「切莫讓電腦化時代,失去服務的溫度!」❞
2006年發生雙卡風暴時,台中二信配合政府宣導,鼓勵職員當講師,到學校、監獄、軍中、社區宣導理財風險觀念。至今,這樣的社區服務隊仍有14位「兼任講師」。
台中二信不僅擄獲散客的心,亦是法人社員數最多的信合社。
逢甲大學合經系副教授李桂秋表示,房地產是很在地的產業,比起跨縣市的全國性行庫,地方建商更愛與信合社打交道。
圖/信合社放款品質,比銀行還要好。
更令人驚豔的是,台中二信2018年逾放比率為零。「我們對於放款品質非常注意。」李福振說,他們寧願保守一點,授信案件採集中管理,且擔保品都在中部,信用貸款占授信不到1%,風險較高的二胎房貸更不做。
不過,近年金融科技(FinTech)當道,也讓這家百年老店陷入緊張情緒。
對此,他們開始建置網路銀行,加入行動支付「台灣Pay」,還是第一家與線上基金平台「基富通」合作的信合社。未來更打算召集其他信合社共組資訊平台。
台中二信之所能屹立百年,訣竅即是鄰家「柑仔店」般的貼心服務和人情味,讓客戶們發現,原來金融業並非都那麼「視錢如命」;「視客如親」,亦是一條成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