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趨勢明顯,加上人類消費力提升,冷氣需求自然強勁,大幅推升用電量。伯明罕大學研究預估到2050年,全球冷氣耗電量將是今日的5倍左右;即使再生能源推廣順利,屆時恐有多達8成的綠電,都花在吹冷氣上。
再加上疫情因素,一般不具換氣功能的分離式冷氣,反覆循環的空調恐將導致群聚感染。然而,邊開冷氣、邊開窗,又會使冷房效果大減,用電量必然比預估更嚴重。
圖/台灣在今年七月出現許多破記錄的高溫! 圖片取自中央氣象局臉書
對自己所住的老宅,過去曾做過節能改造,包括像打開樓梯間通風路徑、增加移動式隔屏、使用全熱交換器、裝電池儲存離峰電力等,但面臨愈來愈熱的夏天,仍擔心是否不足。而因工作因素,最近再次走訪「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的新家,節能觀念也開始轉變。
大約10年前,綠適居協會曾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廣住宅節能改造。當時談的手法較多是「斷熱」,包括如何選購窗戶的隔熱紙、屋頂的隔熱材、牆壁的斷熱材施工等。
如今,走進邱繼哲最新的辦公室,嘴裏談的是「節能」,但心裏想的已經是「舒適」。
圖/擅長節能改造的「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
他辦公室冷氣明明顯示30度,室內卻仍有清涼感。邱繼哲有點揶揄我說,過去叫人冷氣開26度比較省電,但吹到人身上時,早就開始冒汗,「滿頭大汗的節能,是無法推廣的!」
他找到的關鍵,與德國的「被動式設計」概念一致,在台灣可簡化為「除濕」與「斷熱」。
一般來說,斷熱的概念較易被接受,也是綠適居協會過去推廣的主力。現在宣導在窗戶內緣再多裝一層內窗,並在中間裝百葉簾。
斷熱另一關鍵,是引入足夠新鮮空氣,利用新風系統導入戶外空氣,再把室內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並把這些廢氣排入雙層窗,利用餘冷將窗外熱源隔絕,最後透過外窗排出。
高雄的「地球公民基金會」新辦公室,就是他的得意作。經實測,西曬窗做完雙層改造後,溫度最多可以差到20度以上。而與台達基金會合作的「陽光基金會」新風節能改造案,則採用台達的全熱交換系統,連引進新鮮空氣時,都能利用室內空氣做預冷,降低空調負荷。
比起斷熱,除濕則是另一個節能改造關鍵!
綠適居協會辦公室的除濕機,不是裝在室內,而是讓冷氣送冷風進來前,先做除濕、再送風,除濕機熱氣也順勢都排到戶外。乾冷的風進到室內後,不但讓舒適度提升,冷氣溫度也不用調太低,使得壓縮機的耗電更少。
當天離開後,我查了氣象局論文發現,對人的體感溫度而言,溫度30度、相對濕度30%,比起溫度26度、相對濕度70%,體感溫度同樣是28度。兩者一樣舒適,但前者冷氣耗電不僅更少,除濕機的熱氣也不會累積在室內。
圖/在濕度極高的台灣都市環境,建築節能除了講究斷熱,也要同步做到除溼。(圖片提供:張楊乾)
有了這次刺激,當我回家再檢視家裏的節能改造,顯然就有些不足。若想在炎夏時節達成以往的節能績效,在無法搬去山上避暑的情況下,現有以「通風」為主的策略,就得轉化為「斷熱」及「除濕」的雙管齊下之道。
事實上,今年二月,台灣就出現5天高溫逾28度的異常情形。往後。燃燒的夏天不但會是常態,冷氣耗電大增更難以避免。關鍵在於,相關單位能否同步推動更前瞻的節能對策。
如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近和國際能源署(IEA)共同提出的倡議,全球若能共同推動更有效率的冷氣系統,將可減少近4600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同減下8年、以2018年為基礎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一次減8年扣打,這筆生意夠划算吧?
圖/地球暖化趨勢造成破表高溫,人類準備好了嗎?
無論如何,炎熱的高溫還會持續,兼顧節能與健康的降溫手法,也該同步成長。或許是這個破紀錄的夏天,可以帶給我們的正面思考。
本文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授權,原文刊登於《低碳生活部落格》。
相關內容可參考線上廣播節目《直擊綠適居實驗基地,節能與舒適不再需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