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辦公室規畫11處原鄉部落設「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災變時可提供基本照明、通訊和民生電力需求,在霧台、瑪家、來義、春日等原鄉5個深山部落免費建置,預定9月全部完工,如遇上天災封村,可避免成停電、停話的「孤島」。
環保局長顏幸苑說,縣府2014年在林邊鄉光采濕地建構智慧微電網,成功案例讓團隊開始規畫在「每遇風雨封村就成孤島」的山區部落設微電網,委託高雄科技大學開發的「緊急災害備用智慧微電網系統」,前年底在霧台鄉大武村、泰武鄉佳興村啟用,今年9月全縣11處原鄉部落可全部完成。
圖/春日鄉的士文部落。 圖片取自屏東綠能辦公室臉書
防災型微電網是簡易、完整的能源調配系統,部落若因故停電,避難中心就能透過太陽能板和蓄電池自主供電,可獨立供電72小時,並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供電給基地台,保持對外通訊,還能透過手機App監測電池存量及可用時間,也能遠端開啟發電機供電。
「延長黃金救援時間,是防災型微電網的重要應用面向」,顏幸苑說,除可獨立提供通訊設施用電,在搜救人員抵達災區前,還能用於夜間照明及三餐熱食,對災區傷病患,也能提供緊急醫療設備用電,如氧氣機及洗腎機等。
因電力供給全年不中斷,不只用於災時用電,平日也能供村民活動使用,綠色能源可減少部落電費支出及碳排放量。
本文轉載自2020.7.18「聯合新聞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