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乘上企業永續之風,企業需檢視組織治理的每一層面,小至企業內部主動進行垃圾減量,大至改善整條供應鏈,甚至號召其他企業一同響應,皆是可發展的方向。
對企業而言,改善供應鏈需投入一定的時間與成本;短期來看,在企業在日常事業推進中,也可從微小但有效的行動著手,達到永續的目標。在台灣,就有許多品牌以自身專業出發,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採取由小至大的永續策略,逐步實踐企業的無痛綠色行動。
印花樂為台灣本土設計品牌,致力用原創印花布料商品,傳遞友善環境理念。2012 年印花樂開始了品牌的第一個綠色行動「好紙袋回收計畫」,以折價券做為鼓勵機制,向顧客募集使用狀況良好的二手紙袋,並於回收整理後提供給其他顧客做為購物袋使用。
這項簡單的回收機制,累積了可觀影響力。印花樂統計,約有 7 成顧客願意索取二手紙袋,至今已回收再利用將近 10 萬個二手紙袋。
圖/印花樂發起「好紙袋再利用計畫」,向大眾募集尚可使用的二手紙袋。來源:印花樂
印花樂在客戶端實踐減少廢棄物行動,取得初步成果後,便希望於員工端也落實品牌的永續理念。因此印花樂先透過共識營與工作坊,凝聚全體員工的永續思維,更於 2019 年底由各部門推派代表,籌組「綠色生活委員會」,每月一次討論並制定企業內的綠色行動制度。
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沈奕妤(Ama)強調,在內部推動綠色行動,建議以由下而上的方式進行,由員工主動提議可具體實踐綠色行動,才能發自內心的擁抱永續生活。
舉例來說,印花樂的女性員工居多,時常購買飲料,因而製造出不少一次性容器垃圾。經由綠色生活委員會討論,決定從兩階段改善,第一階段先從紀錄開始,了解製造的飲料杯垃圾數量有多少,第二階段再設定垃圾減量目標,一步步調整生活習慣、邁向綠色生活。
「提倡環保可以從很簡單、很無痛的地方開始。」Ama 表示。從小處慢慢貫徹永續思維的印花樂,未來盼望透過改造產品供應鏈,2020 年開始積極提高永續材質的使用比例,如採用有機棉、素食皮革,甚至計劃從國外引進鳳梨皮革與仙人掌皮革,完善永續生產線。
綠藤生機為純淨保養品牌,致力將肌膚保養結合環境永續理念。
身為連續 4 年蟬聯「對世界最好」大獎的 B 型企業,綠藤生機不僅從源頭研發產品時,檢視每一項成分的永續性,在末端回收時,更於全台 10 處據點推動「空瓶回收」服務。空瓶依照材質分類後,交由社會企業大愛感恩科技再造成再生衣物;玻璃瓶則交由春池玻璃,可加工再製成高品質的工藝品。
圖/綠藤生機發起「綠色生活 21 天」,號召大眾響應。來源:綠藤生機
除了在內部實踐永續思維,綠藤生機更自 2017 年發起「綠色生活 21 天」倡議活動,號召大眾透過每天實踐一項簡單的綠色行動,例如將碗裡的米吃乾淨、一天不買瓶裝水、帶著環保袋出門等等,一同建立永續生活習慣。
推行至今,已有超過 1 .6萬人參與,累積了超過 14 萬個無痛綠色行動。當大眾實際度過一段綠色行動的旅程後,將更能了解環保生活並非如想像中難以實踐,而是可以於兼顧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做出對環境更好的選擇。
身為持續倡議社會創新議題的組織,社企流透過數位、實體兩大管道,落實永續思維。
在網路世界中的議題倡議,社企流持續追蹤國內外最新的永續議題趨勢,並系統化分析成因與解方。例如《剩食三部曲》專題中,拆解整條食物供應鏈,發現被忽略的食物浪費;《循環經濟》從源頭生產到末端回收,尋找廢棄物的新價值;《碳棄世代》則從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層面,提出創新減碳解方。
舉辦線下活動時,社企流也盡量落實減廢,在兼顧活動品質與便利的前提下,尋找各式各樣的永續替代方案。如舉辦一場有提供餐點的活動時,優先選擇「Pick Food Up扌合」等剩食再造組織製作的餐點,並使用「青瓢」的環保容器租借服務,盡可能地減少浪費。
圖/社企流活動中以葉子取代一次性承裝容器,盡力減少垃圾生成。來源:社企流
正如 Ama 提及,「要表達維護環境的決心,真實行動才有實質意義。」如同建立個人的綠色生活習慣,絕非難如登天之事,企業若欲轉型、乘上永續風潮,可從無痛綠色行動開始,一步步累積對環境的正面影響力。
社企流特派員:郭潔鈴。原標題:乘上企業永續之風——3 間無痛實踐綠色行動的台灣品牌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了解更多請上(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合作聲明:
合作聲明:此文章由印花樂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專欄簡介:印花樂 X 社企流無痛綠生活專欄
印花樂成立於 2008 年,由 3 位從大學美術系畢業的創辦人,推出第一款「台灣八哥」印花圖案開始,即專注於開發台灣原創的印花布料商品,並致力於透過設計,傳播社會共好與環境保護的理念。
印花樂與社企流共同策劃「無痛綠生活專欄」,秉著與環境及社會共好的核心,為大眾提出平易近人的環保方案,讓人人都能輕鬆實踐兼顧質感與環保的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