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沒有你!日本發起「搶救小戲院」運動

不能沒有你!日本發起「搶救小戲院」運動 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
作者:米恩
日期:2020-06-11

隨著疫情退散,台灣開始著眼在振興經濟和產業紓困,除了行政院將推出的「三倍券」,文化部也研議發放針對藝文界的「藝FUN券」。不過,在全球第三大電影市場日本,當地民眾在政府出手前,就主動發起 #SAVE THE CINEMA 倡議及募資計畫,搶救岌岌可危的非連鎖獨立戲院,他們是怎麼做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許多國家都造成百業蕭條的慘況。台灣遊客最愛去的旅遊目的地、原本七月要辦奧運的日本也無法倖免。

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多數零售通路和服務業都強制關閉,不僅讓該國電影院大受衝擊,最令人擔憂的是那些小規模的非連鎖影城,恐怕陷入生存危機!

數據會說話,今年2月跟3月份,全日本的戲院觀影人數比去年同期大跌逾50%。

年輕導演帶頭,募得3倍搶救金

對此,在深田晃司、濱口龍介兩位年輕導演的帶頭下,一群熱血電影人於四月上旬發起 #SAVE THE CINEMA 活動,獲得許多影視從業者的串連,還一起署名給日本政府和國會議員寫請願書,希望政府在這段艱困時期伸出援手。短短幾天,就獲得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的110家地區型獨立戲院響應。

響應該倡議的日本影視圈人士。(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圖/響應該倡議的日本影視圈人士。(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

四月中旬,#SAVE THE CINEMA 再發起群眾募資 Mini-Theater AID,最小單位只要3000日圓,希望大眾慷慨解囊、合力籌措1億日圓,分配給亟需幫助、散落各地的小戲院。加入者可獲得通行上百家戲院的「未來票卷」和「通行護照」,並觀賞串流網站 Thanks Theater 的影視作品或名作特典。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因為防疫,當天的募資啟動儀式並沒有觀眾,但包括去年奪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是枝裕和、河賴直美、片渕須直等知名導演,都發來關切簡訊,台灣影迷熟悉的役所廣司、染谷將太、橋本愛等演藝明星,也紛紛表達支持。

是枝裕和表示,電影院是他人生的一部分,曾在那哭泣,也在那振奮,電影院積累了無數人的記憶,並且代代相傳。面臨新冠疫情這種世紀危機之際,需要人們一起努力,維持這個場所的存在。尤其那些中小規模的電影院,更承載了很多獨立電影人的堅持和希望。

現年42歲、活動發起人之一的濱口龍介也認同:「就是因為小劇院的存在,讓我成了電影迷、也成為一名導演!」

跑了一個月,Mini-Theater AID計畫在5月15日結束,最後不僅募得超乎預期目標的3.3億日圓,更獲得將近3萬人的熱烈響應。

位於京都的社區型戲院。(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圖/位於京都的社區型戲院。(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

除了娛樂,電影院仍有存在價值

雖然台灣疫情掌控穩定,還不到全面關閉電影院的地步。可是,當OTT串流收視蔚為主流,傳統戲院又遭疫情重擊的當下,一旦疫情退去,往後人們是否只窩在家上網收看,從此不會再走進電影院了呢?

不可諱言,科技發展的確帶來許多便利,也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影方式。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電影院是無可替代的必要存在,除了觀影的娛樂效果,更有重要的人際社交功能,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種魅力,不能被消滅。

在疫情升溫期間,台灣業者必須要求觀眾量體溫、戴口罩、設計梅花座等,雖然是為確保安全,卻也因此失去許多觀眾,甚至有業者寄望政府乾脆強迫大家關閉,以減少每天開門損失的固定營運成本。

名古屋的地方戲院經營者。(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圖/名古屋的地方戲院經營者。(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

從日本的 #SAVE THE CINEMA 運動,台灣應該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比方:電影院對觀眾的意義是什麼?它有哪些無法取代的價值?倘若沒了這個集娛樂、經濟、社交等功能的城市空間,我們會失去什麼?

當我們在電腦和手機上觀看OTT串流平台,當我們因疫情而不能出門時,其實不少人心中都在想念電影院。

電燈關閉、聲光四起、獨自一人、或與親朋好友一同觀賞影片,大家各有感觸,彷彿進入一個與世隔絕的另類空間。當電燈再次亮起,有人臉上帶著笑容,有人為劇情落淚,相同的是,我們都等不及將那份感動傳遞出去。

下個月領到「三倍券」或「藝FUN券」,不妨到電影院重溫一下那種感覺吧!

網路串流平台大行其道,傳統戲院會因疫情而一蹶不振嗎?(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圖/網路串流平台大行其道,傳統戲院會因疫情而一蹶不振嗎?(圖片取自 Save the Cinema 臉書)

關鍵字:地方國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給坐嗎?北車大廳的「公共空間」到底屬於誰?
怎麼吸引都市人留下來?日劇《來去岐阜慢活》這樣推鄉村
台北中華路「錢櫃」前身是戲院,曾二度遭祝融吞噬
米恩

米恩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