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我們走訪了去年底甫開通的「南迴改」,避開人潮洶湧的主流路線,尋找幾個私房景點,提供你在防疫之餘,趁離峰時間,躲開人群,來趟健康之旅。
「阮兜惦治(我家住在)後山山真高喔,南迴公路七彎八彎通台東~」魯凱族歌手沈文程知名的歌曲《來去後山》,道盡以往行駛在南迴公路上的崎嶇艱難。
但今天,南迴不再「難回」。2019年底通車的「南迴改」,可謂最靠近太平洋的公路。
歷經9年,「南迴公路改善計畫」(簡稱南迴改)在2019年12月23日完工通車,最受矚目的就是將其中最蜿蜒曲折的35.9公里路,分段進行截彎取直、路線優化,同時將路面從22.7米拓寬至30公尺,使得借道南迴公路往返台東至屏東,單趟少了30分鐘、20公里路。
圖/南迴公路安朔至草埔高架橋路段相片。南區臨時工程處王富生提供
雖然,南迴改通車的消息幾乎被同一時期通車的蘇花改淹沒,但事實上,其施工難度絕不亞於蘇花改。
這短短的改建之路,前前後後歷經150萬人次的工程人員。由於因緊鄰海岸、邊坡陡峭,缺乏施工腹地,工程人員常在斷崖峭壁間穿梭。期間還幾度遭遇過坍塌、湧水,更遑論時而來之的颱風、豪雨、長浪、焚風、酷暑,草埔隧道還發生過37次的抽坍。
最是艱險歷盡,往往也最美不勝收。如今南迴改,猶如細琢後的璞玉,充滿著初次問世的祕境,準備記實著每一個人們尋幽後的驚喜。
尤其,台東太麻里鄉香蘭村至大武鄉大鳥村段,由於東臨太平洋,公路與海洋幾乎無縫接軌,海天一色,彷彿馳騁在大海上,讓人置身在無法言喻的壯闊空間。若時值晴天,開啟車窗,更得以平添陽光灑落、海風輕拂的愜意。
而南行到安朔草埔段又是另番景緻。「安朔高架橋」猶如時空隧道,將前往屏東的旅客,由蔚藍海岸轉換至蒼鬱森林,此時的南迴公路,猶如躍出大海瞬間潛入山林的蜿蜒巨龍。
圖/南迴公路金崙至多良路段。南區臨時工程處王富生提供
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南區臨時工程處副處長朱育正指出,此處工程的設計理念是「藏橋於林」,一來避免破壞原始山林,二不與樹木爭地,因此,公路架高達30層樓高,因此,形成全台「車行在林梢」的獨有體驗。
除了安全便利,南迴改也被期待帶動東部發展,包括改善醫療缺口、提升區域運輸品質、整合鐵公路系統,活絡旅遊產業。
而沉寂的「南迴四鄉」也希望隨著公路改建而打通發展的任督二脈。
台東縣政府表示,台東雖為觀光大縣,鎂光燈卻總是聚焦於北台東的伯朗大道、鹿野熱氣球、東海岸的三仙台等旅遊熱點。
反觀南迴四鄉的太麻里、達仁、大武、金峰,雖有多良車站等景點,仍因交通不便、較少遊客。南迴改通車後,可望補齊這塊觀光拼圖。
圖/台東知名景點之一的向陽薪傳木工坊。(台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