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獎勵延五年!救得了全台410萬間「危老屋」?

容積獎勵延五年!救得了全台410萬間「危老屋」?
作者:江星翰
攝影:陳之俊
日期:2020-05-25

「危老」史無前例提升至最高層級,政府上下一條心支持老屋改建,2019年催出433件改建申請,卻難解全台灣逾400萬戶的危險住宅。 

原訂5月9日落日的「危老改建容積獎勵」,立法院一口氣將到期年限延展五年。容積獎勵未來採取逐年遞減,分別為8%、6%、4%、2%、1%,直至2025年歸零。

另外,取消合併重建面積限制,並增訂規模面積獎勵項目。危老建築物基地加計合併鄰地面積達200平方公尺者,予容積獎勵2%,每增加100平方公尺,另給予基準容積獎勵0.5%。但時程和規模獎勵增設天花板,不得超過基準容積10%的額度上限。

花敬群貫徹蔡英文意志,比不上全民拚危老 

2019年是危老改建上路的第三年,申請件數達433案,超出預定目標113件,較前一年成長超過三倍,堪稱台灣危老改建的爆發年。

職掌該政策的「天下第一部」大家長、內政部長徐國勇,鮮少發表相關意見,全憑一介學者跳入政壇的小白兔,一手催生《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的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花敬群說了算。

「小小次長每一句話,所有部會、藍綠立委一致買單,這是前所未見的事,」消息人士觀察,花敬群和蔡英文打招呼方式儼然是熟識老友,力推危老其實是貫徹蔡英文的意志。「危老申請大爆量,完全超乎預期,中央立場是見好就收,但立委沒人這樣想,政府才順水推舟做下去,」當初訂定三年時程獎勵是策略性考量,「現在效果這麼好,外界又喊續辦,何不順時鐘辦下去?為了不要打自己的臉,就拿容積獎勵縮水來做政府面子。」

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圖/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過危老問題,恐怕不是繼續獎勵就能解決。因為台灣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超過410萬戶,占全國房屋總數近半,容積獎勵根本緩不濟急。雙北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認為,解決危老不能單靠政策,問題在「人」。「年輕一代想參與,長輩卻不願意,那年輕人是否願出面解決父母問題,才是成敗關鍵。」

小孩坐等家產,不如挺身解決父母危老障礙 

「以屋齡超過40年來看,假設30歲持有土地、房屋,那麼老屋的屋主已超過70歲,」胡偉良分析,老年人很清楚自己是弱勢,自我保護意識高,凡事考量以自己為優先,「既然來日不多,何必改變現況?」

大家心知肚明,老屋最大危險在於強震,不過改建曠日費時,除了要說服所有住戶同意,還得另覓暫時落腳住所。「對老年人來說太麻煩了,不如等往生後,留給孩子處理,」胡偉良看見危老改建的最大障礙。

另一方面,改建後的居住型態改為大樓。高齡屋主多數靠年輕打拚賺的存款或退休金過活,面對改建後房屋稅增加、須繳管理費等,是拒絕危老改建的第二障礙。

胡偉良提醒,有意參與改建的年輕人,應主動理解和解決雙親遲遲不願意跨入危老改建的原因,「很多問題只要有心都能解決,譬如住家若非在高級地段,房屋稅不會一次拉高很多;若沒有養車,也能考量將停車會出租,作為父母新屋的管理費或稅務支出。」

情境配圖圖/情境配圖

「年輕人不買房、等著繼承是社會現象,但現在是高齡化社會,兒女等到雙親過世,恐怕要一把年紀才拿到房產,這是很不人道的事!」胡偉良表示,老舊華廈或公寓有樓梯太多、隔音、通風和採光不好等問題,最好是年輕人動起來,與父母一同維護居家品質。

台灣恐進入「高齡人住高齡宅」的殘酷社會 

「容積獎勵應該是最後一次延長了,」胡偉良認為,當初設定三年大限,除了以策略性政策讓民間思考危老改建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考量到營造業的人力負擔。

勞工愈來愈少、工資愈來愈高,少子化衝擊營造業前景,「台灣當前人力尚能支應危老改建,但全台老屋比例過高,若改建件數逐年攀升,產業恐難以負荷,」胡偉良分析,台灣所得不高,連外籍勞工都難找,屆時不是政府強迫改建,而是想改建也找不到人。

「少子化確實會造成餘屋過剩,但合規房屋卻少之又少,」胡偉良話說得重,危老改建剩五年光景,年輕人應協助父母,瞄準營建人力充足與容積獎勵政策兩大優勢,搶搭順風車,否則台灣真會進入「老人困老宅」的殘酷社會。

關鍵字:政策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22縣市危老住宅大盤點!雙北都是重災區
深耕地方,輔導市民加速推動都更
老台北、舊建築、新韻味
江星翰

江星翰

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