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飛、人不來,僅剩一趴動能的「機場人生」

機不飛、人不來,僅剩一趴動能的「機場人生」 航空業因新冠肺炎疫情業績暴跌,連帶衝擊機場等相關單位的生存。(圖片來源:towardsky)
作者:towardsky
日期:2020-04-09

2020年假才過,前後不到100天,原本該是旅遊旺季的春節時分,身為國家門面的桃園機場,每日出入境人次卻從15萬驟降,如今只剩下原有平均值的1%(約1500人次)。箇中原因即是衝擊全球的黑天鵝—「新冠肺炎」!不過,桃園機場的現場寫照又是如何呢?請看《城市學》最新收到的投書。

偌大的出境大廳,幾乎沒有任何一位要出境的旅客;不久前還人聲鼎沸的免稅店區,空蕩蕩地只剩戴口罩的店員面面相覷;本來轟隆轟隆的飛機跑道,現在只有偶爾一架起飛,大部分時間只聽得見冷冽的風聲。 

這裡是完全進入管制狀態的桃園國際機場,開站營運41年來,第一次碰到如此嚴重的疫情。

雲端跌谷底,人潮洶湧變門可羅雀

回到兩個月前的2月10日,那時台灣剛累積10幾例確診案例,兩岸航線開始被限縮,僅限4大城、5個機場的航班能夠往來。一個月過後的3月16日,國內確診案例突破60例,不只兩岸航線大幅砍班,國籍業者每逢三月必推的東北亞和東南亞航班,也因疫情被大範圍地取消,大家開始嗅到不尋常的詭譎氣氛。

近來機場商家單日業績掛零還成了媒體報導的一部分。(圖片來源:towardsky)圖/近來機場商家單日業績掛零還成了媒體報導的一部分。(圖片來源:towardsky)

按過往表現,桃園機場平均每天約有15萬的進出人次,除了坐飛機的乘客本尊,更會為機場帶來另外10-15萬的附加人流(如家屬、接送親友團)。為增加非航空的收入來源,桃機去年在第二航廈陸續新增南、北兩側的擴建區,希望引進更多知名商家,打造機場航廈也是航空城商業中樞的概念。

不過,隨著航班一一停飛,在機場內活動及消費的動能跟著停滯。對商家的衝擊,並不亞於單純出入境人次萎縮的影響。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只出、入境大廳變冷清,這陣子,免稅店不時出現「店員比顧客多」的奇景,還有店家因單日營業額掛零上了新聞版面。就連非管制區的美食街,和第二航廈剛開幕的觀景台,都只能用「門可羅雀」這四個字來形容。

雖然目前桃機每天還有約200班次的客、貨機在動,但這些客機多半是擔任中、短程航線的載貨任務,對航廈商機仍無太大幫助。

細數在桃機園區一帶的員工,包含航空公司的空服、地勤、貨運、空廚、維修,加上航警、海關、出入境管理、疾病管理、飛航管制與機場公司等相關單位,每天起碼有3萬多人在此工作,這還不包含:大園、竹圍、林口、南崁等和機場有緊密關聯的鄰近地方產業。

事實上,機場園區本身就是一座小城鎮,除了上述忙碌的工作人員,還得滿足每年逾4000萬出入境旅客的各種需求。

之前每天約15萬的出入境人潮,如今只剩小貓兩三隻。(攝影:池孟諭)圖/之前每天約15萬的出入境人潮,如今只剩小貓兩三隻。(攝影:池孟諭)

不得已措施,航空城未來復甦有隱憂

然而,隨著客運無限下滑,這座小城市也隨之停擺。不僅是商業機能的停滯,連往來於城鎮與機場間的國道客運與機場捷運,也跟著大幅減班、甚至考慮停駛。

過去一個月,這座「機場城」的機能因旅客銳減而快速下降,許多員工開始分批休假,部分約聘制員工也不再續聘,甚至有些屆齡員工申請提早退休。在此上班的人們都笑說,全台灣離「封城」最近的地方,應該就是這裡了。

疫情影響加上出入境管制,最近免稅商店區常出現「店員比顧客多」的奇景。(圖片來源:towardsky)圖/疫情影響加上出入境管制,最近免稅商店區常出現「店員比顧客多」的奇景。(圖片來源:towardsky)

待過這一行的人都知道,機場提供的是日夜不停的航空服務,所以需要的人力條件也比一般業界複雜,尤以「配合輪班」與「通勤便利性」這兩項因素為最。也因此,機場園區的人力在承平時期,更是難以尋覓和增補。 

儘管這次的人力調整,的確是為了防範疫情所做的不得已求生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已經讓機場的未來營運埋下隱憂。不難想見,待疫情平息之後,旅客量極可能呈現報復性的強烈反彈,屆時恐怕又得面對現場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低落等抱怨。

當然,這道難題絕非單純的紓困方案可解,而是考驗這座「航空城」如何面對往後諸多複雜且難以預料的永續挑戰。在空蕩蕩的機場裡,應該不只我一個人這麼想吧?
幾近停擺的機場城市,未來復甦恐面臨人力不穩定等挑戰。(圖片來源:towardsky)圖/幾近停擺的機場城市,未來復甦恐面臨人力不穩定等挑戰。(圖片來源:towardsky)

關鍵字:投書觀光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每年600萬遊客的墾丁近在咫尺,為何恆春機場還是飛不了?
最讓旅客捨不得離開的15座機場!台灣桃機也上榜
籠罩2020的黑天鵝:一座區域城市,影響全球經濟
towardsky

towardsky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