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2020的黑天鵝:一座區域城市,影響全球經濟

籠罩2020的黑天鵝:一座區域城市,影響全球經濟
作者:高宜凡
攝影:池孟諭、張智傑
日期:2020-02-21

2019年底爆發、延燒超過兩個月的「新冠肺炎」(COVID-19),截至2月20日統計,中國確診已超過7萬例,死亡逾2000例,引發全球高度關注,中國政府為此在二月中旬撤換了兩名湖北省高官,做為地方危機處理不當的懲戒。 

然而,至今新冠肺炎尚未出現獲得控制或疫情趨緩的跡象,已注定要在全球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史上留名,更重要的是,誰也料想不到,位於華中地區的二級城市武漢,竟成為衝擊2020年世界經濟的黑天鵝!

不出門、不消費,第一線服務業首當其衝

在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的威力早已走出武漢市和湖北省、飛越整個中國、甚至讓世界各地都受創。除了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威脅,更大的破壞力來自於阻止病毒擴散而採取的各種防制措施。

疫情爆發,連帶影響大陸整體的經濟情勢。圖/疫情爆發,連帶影響大陸整體的經濟情勢。

首當其衝的,是那些需要面對面、接觸人群的服務業,從餐飲、零售、旅遊、交通、到會展,皆深受其害。如西洋情人節前夕,原訂2月底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0),便在多家重點廠商陸續撤出後宣布停辦,創下該展會33年來的首例。隨後,社群龍頭臉書也跟進取消三月份在舊金山的「全球行銷峰會」。

自從爆發地武漢在一月底宣布封城,響應此措施的周邊城市和交通流動範圍,便涵蓋近6000萬人口,更別提之後還有許多沿海大城推出類似管制舉措。一旦人流和物資的流動被阻斷,正值春運檔期的消費高峰跟著一去不復返,數以千萬的農民工無法回到就業崗位,城市居民也寧可躲在家、不願出門。

為減少損失,包括Ikea、H&M、Nike、Starbucks等國際連鎖品牌,近來陸續關閉中國門市。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估計,今年春運旅客載運量比去年同期大跌7成,大批外籍航空停止飛往中國。據聯合國旅遊組織(UN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統計,中國2018年出境1.5億人次、在外消費近3000億美元,一旦失去大灑幣的陸客商機,旅遊業受創之重可想而知。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扮演重要產業樞紐的武漢停擺,許多工廠都受影響而無法順利開工。圖/扮演重要產業樞紐的武漢停擺,許多工廠都受影響而無法順利開工。

那些向來仰賴陸客的城市,更是水深火熱,如觀光業貢獻三成GDP的澳門,2020年的7天年假僅吸引不到15萬名內地遊客,不但比去年驟降8成,之後更因有確診病例在博奕產業工作,主管機關乾脆宣佈所有博奕場所暫停營業半個月。

不開工、不生產,全球供應鏈瞬間中斷 

不只影響消費,這次疫情更大的災難,更在全球供應鏈的中斷!

表面上看來,武漢只是一個1000萬人左右(排名中國第9大城)的區域型城市,事實上,這裡有成群的電子、汽車、醫藥等重要產業聚落,不僅牽動中國製造業、更攸關全球供應鏈。

由於新冠疫情加劇,當地工廠被迫停產,讓許多依賴中國供應商的外籍品牌出現原材料短缺、甚至導致供應鏈「斷鏈」。

觀光及航運業受創最重,大量航班都受疫情影響而取消。圖/觀光及航運業受創最重,大量航班都受疫情影響而取消。

數據會說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零件產國,出口額足足是第二名德國的5倍之多。安聯研究(Allianz Research)已提出警告,新冠疫情很可能讓全球製造業在2020上半年陷入衰退。

像外界關心的指標產品iPhone,不但舊機的銷售和供應受影響,更可能延緩未來的新機上市行程。不僅蘋果,全球多達7成智慧型手機都跟「中國製造」脫不了關係,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因此決定調低2020年的智慧手機出貨量2%。

電子業之外,湖北省還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2019年產量超過200萬輛,且大部分集中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襄陽、十堰等城市。不久前,韓國現代(Hyundai)乾脆讓7家分廠停工,成了第一個因爲疫情而停工的外籍整車廠,德國的福斯(Volkswagen)也宣布延後中國工廠的復工日。拓墣產業研究院估算,前幾年都扮演汽車市場領頭羊的中國,今年首季銷量恐下滑逾1/4。

這次疫情也顯著地影響台灣,進而引發「口罩之亂」。圖/這次疫情也顯著地影響台灣,進而引發「口罩之亂」。

因此,儘管這次是從武漢爆發,但相較於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裡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17年過去了,中國GDP成長超過6倍,去年飆破90兆美元。更從「世界工廠」升級為「世界市場」,從原物料提供和代工製造轉型為消費大國,一再放大新冠疫情對外界的衝擊力道。

而這突如其來的挑戰,也迫使跨國企業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分散風險,如是否繼續將產能和籌碼集中在此?如何尋找中國以外的製造重鎮和海外市場?亦或如何以科技和網路取代傳統的銷售管道和工作模式?

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座城市發生的事件,都可能引起蝴蝶效應般的強大連鎖反應,2020的武漢與新冠肺炎,絕不是最後一次!

關鍵字:觀點智慧政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國「封城」有用嗎?武漢肺炎背後該點出的真相
當恐慌在城市中蔓延:擋不住的「口罩之亂」
假日商圈突然「變好逛」,台灣觀光業澟冬將至?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