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91歲文史工作者王河盛說,成功鎮博愛里重安部落,舊名都威阿美族語「Tomiyac」音似閩南語「都滅」,民國35年發生霍亂疫情死了64人,第二年部落又發生大火,10多戶房子被燒光,民眾人心惶惶,認為「都滅」不吉利;當時的鎮長林福安在部落及地方人士建議下,決定改地名為重安迄今,祈求地方重獲平安。
位於成功鎮博愛里重安部落的省道東海岸公路(台11線)旁的公墓區內,有座「都滅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碑文記載民國35年7月因當地有名族人在海灘採集海藻回家食用而發病,並引發霍亂疫情。
王河盛說,發生霍亂疫情當時,台灣剛光復不久,日籍醫護人員全離台返日,當地缺醫師缺藥物,染病者在部落內雖被隔離,但只能接受簡單治療,很多病人2、3天內就死亡,整個部落共死了64人,死者由族人立即送往出海口直接火化,既未撿骨埋葬也未設立墓碑。
王河盛曾擔任成功鎮公所秘書、戶籍課長,他說,鎮民林新玉的父親也在這場疫情中病逝,當時林新玉年僅3歲,直到她半百之後才逐漸明白事件真相,因發現許多族人跟她有同樣的遭遇,於是她在部落裡挨家挨戶訪查,才確定當年死者姓名及人數。
「都滅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由台東縣政府會同成功鎮公所在民國95年7月建造設立,對照現今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公衛環境今非昔比,再見紀念碑文確實令人唏噓。
本文轉載自2020.3.23「聯合新聞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