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指出,轄管經營的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自2015年起與宜蘭縣野鳥學會合作推出「春夏夜探貓頭鷹活動」,每年限定3場,提供住宿太平山莊遊客有機會觀察到夜行性猛禽灰林鴞,過程中也能一睹大赤鼯鼠及兩棲爬行動物等的可能。
羅東林區管理處表示,活動推出至今5年,參加對象以住宿太平山莊遊客為主,活動分為室內講座及戶外夜觀行程,其中,戶外夜觀行程參加人數限制20人以下,透過人數限額,以干擾最小活動設計,減少對棲地生物的影響,讓遊客了解動物之生態指標功能,也建立生態保育相關的知識與友善環境的作為。
羅東林區管理處根據宜蘭縣野鳥學會長期在太平山的鳥類調查監測資料,顯示太平山鳥類資源豐富,其中素有森林守護者的鳥類「貓頭鷹」,是夜行性的猛禽,更是生態環境的指標。
圖/太平山莊服務站廣場的灰林鴞大型公仔。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在太平山曾被調查記錄到的種類有8種,分別為灰林鴞、黃嘴角鴞、褐鷹鴞、長耳鴞、鵂鶹、領角鴞、黃魚鴞及褐林鴞,佔台灣本島12種貓頭鷹有12分之8,比例頗高,其中又以灰林鴞在太平山出現的頻度最高,也被作為太平山夜行性猛禽的指標物種。
也因此,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在太平山莊服務站廣場打造灰林鴞大型公仔,供遊客拍照打卡,也設計多樣化文創紀念品,如手繪風格明信片、紙膠帶、原子筆等文具,錢包、隨身鏡、保溫瓶、環保棉質手帕等生活實用品,讓遠道前來的遊客,有機會為此趟旅程留下屬於自己與太平山的深刻記憶。
本文轉載自2020.3.12「聯合新聞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