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旅車熱潮下的省思:十年間總排碳竟僅次於電廠

休旅車熱潮下的省思:十年間總排碳竟僅次於電廠 圖片取自Unsplash
作者:科技新報
日期:2020-02-04

極端氣候加劇,環保人士不斷提出減碳、抗暖化等訴求,受到壓力的汽車廠商,也積極發展電動車等相關措施。無奈事與願違,近年全球反掀起一股狂買「休旅車」的熱潮,在車身較大、較重、平均油耗更高的狀況下,結果是休旅車造成的排放量跟著暴增。 

休旅車熱潮,讓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警告:「消費者偏愛休旅車,會抵消推動電動車帶來的減碳益處。」真有這麼嚴重?

全球消費者對休旅車的熱愛,在低油價的助燃下可說達到最高峰,本來就偏愛休旅車的美國市場,車市對2019年的敘述是「轎車已死,休旅萬歲」,根據 Cox Automotive 統計調查,2019上半年大眾車款10強中,前3名不意外是美國人最熱愛的貨車,再來有3款休旅車,只有4款是轎車,且全數都是日本品牌,美國車廠可說已放棄大眾轎車市場。

而奢侈車款的排名,更顯出休旅車的絕對優勢,雖然第一名是轎車:特斯拉(Tesla)的 Model 3,不過特斯拉這款指標電動車或許該另外看待,除了 Model 3,休旅車幾乎霸占前10名榜單,唯一一款轎車是賓士 C 系列(Mercedes-Benz C-Class)。

從車廠業績來看也顯示明顯的趨勢,BMW 2019年銷售成長可說來自 X 系列休旅車,如今占全球銷售量 44%;賓士每賣出3輛奢侈車款,就有一輛是休旅車。

在休旅車獲得消費者熱愛的情況下,休旅車市占率倍增,2010年時全球只有3500萬輛休旅車在路上跑,如今超過2億輛,自然,駕駛休旅車產生的碳排放量也大幅激增。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10年代至今,休旅車年碳排放量大增5.5億噸,到每年7億噸之譜。

環保風潮如此高漲,休旅車卻然在各國大賣!原因令人費解。圖/環保風潮如此高漲,休旅車卻然在各國大賣!原因令人費解。

這造成一個奇觀。若看2010年以來碳排放總量,光是休旅車的碳排放量,竟然僅次於發電廠,勝過許多世人心目中的高耗能產業,包括鋼鐵業、水泥業、煉鋁業,甚至也超過卡車與航空業。國際能源署警告,要是消費者熱愛休旅車的趨勢繼續下去,2040年的燃油需求預期,必須上調到每日200萬桶。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休旅車會受歡迎  因為實用 

休旅車氾濫成災也不只消費者偏愛,車廠也得負部分責任,一方面為迎合消費者需求,一方面休旅車的毛利較高,所以車廠很樂於大力行銷休旅車。

歐盟2018年底立法要求車廠,到了2021年,生產車輛的平均碳排放必須比2007年降低 40%;到 2030 年須比2021年再減 37.5%,否則就要面臨罰款。法規雖嚴,但車廠在市場與法規之間,很明顯選了市場。

當然,汽車產業也為自己辯解,同樣是休旅車,現在車款燃油效率較高,比起2008年車款,碳排放量降低了 35%;另一方面,各大車廠都在研發並準備推出電動休旅車,如此自然就不用擔心休旅車造成碳排放大增。不過至 2019 年第三季,歐洲銷售的汽車僅 3.9% 為電動車。

休旅車會受歡迎,根本上還是較實用,不可能以政府的強制力量扭曲人民的需求。在低油價助長下,這股休旅熱潮顯然還會繼續,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全電動化。

至於消費者對電動休旅車及定價的接受度如何?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本文轉載自2020.1.21「科技新報」,全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關鍵字:趨勢環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公車滿街走的台北市,電動公車比重為何不到一趴?
馬德里不思議!為何西班牙首都在綠色交通上大轉彎?
從 Google 世界地圖看見台灣!哪些地方的街道有「台灣」?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參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