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剛落幕,全民還沉浸在澎湃激情的政治氣氛中。然而,財政困窘、總負債破24兆的台灣,各地依然不時發現蓋好沒人用、完全處於閒置狀態的「蚊子館」。為什麼?
2010年上海世博會大出風頭的台灣館,曾以天燈外型令人印象深刻。
不少人捨不得它從此謝幕,一度有好幾個單位競標它回台。最後由前新竹市長許明財得標,加上搬遷與建設經費共舉債約15億,才在新竹重新面世。但你知道,這個館,現在變成怎樣嗎?
過去十年研究全台蚊子館的師大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姚瑞中,這天帶我們來到台灣館前。
圖/以天燈造型發想、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大出風頭的台灣館。
從鐵皮圍牆鑽入,眼前景象令他震驚。滿地是垃圾和掉落的天花板碎片。一樓嚴重積水,點燈平台周圍貼滿大叉叉,象徵「台灣之心」的天燈球體,上頭100萬顆LED燈泡早就壞光光,不鏽鋼條七零八落下垂。9米高的平台地磚龜裂,周遭野草叢生,對照它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大放異采的風光,十分諷刺。
回到新竹後,台灣館在2013年一度以OT方式由環球購物中心經營,結果不堪虧損,於2016年7月解約。目前新竹市政府因此負債11億,每月光利息就得支出約50萬。
「裡面全是納稅人的錢!」姚瑞中每看到一個蚊子館,總要這樣感嘆。
從新竹往南,姚瑞中師生繼續前往位於南投的埔里鎮花卉物流中心。
這棟建築當年懷抱著振興地方的使命而誕生。九二一震災後,農糧署為提振花卉產業與觀光,拿出9200多坪的台糖土地,以1.8億元興建,曾經是台灣第一家整合花卉展銷、物流兩大體系的花卉物流中心。
結果,現在整個園區像是被時間遺忘。各處大門深鎖,通道旁的野草長得比人還高,得用手撥開才能行走。事實上,2014年這邊曾委外經營觀光園區,但努力還是無解,最後業者終止契約,閒置至今。
圖/當年期待能振興地方經濟的埔里花卉物流中心。
當天最後一站是嘉義縣的逐鹿文化展演中心,這是一棟八角形造型的爛尾樓,迄今仍官司纏訟。
這座建築約十年前為莫拉克颱風災民而建,功能是做為集會場所兼假日市集。但因承包商延宕工程,後來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接手,必須等之前包商的法律訴訟解決,才能再次發包、動工。
住在附近永久屋的原住民,已苦等復工5年,開早餐店的鄒族婦人妲妮弗氣到說:「乾脆拆掉算了。」
沒完工的爛尾樓,如今形同廢墟:鋼骨架構裸露。雨水聚積在中央舞臺,變成小水池,上面飄著浮萍,孑孓歡快游泳,青蛙叫得很大聲。水面映照著屋頂骨架的倒影,沒鋪水泥的地方長滿芒草。
圖/等待前段官司解決的嘉義縣逐鹿文化展演中心。
2010年開始算起,姚瑞中已追蹤蚊子館超過1000天。他原本是位畫家,把賣畫所得的300多萬,全部投入這個他稱為「社會行動主義」的創作。
這不是個人研究,姚瑞中還帶著他在師大美術系和台藝大開課的學生一起進行。讓來自各地的學生,每學期返回故鄉進行訪查、攝影、書寫,至今有300多位同學參與,累計出版7集的《海市蜃樓》圖鑑,每一本動輒600~700頁,比磚頭還厚。7集共羅列了728座閒置、低度使用及延宕開發的公共設施。更曾受邀到威尼斯、雪梨、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並在新加坡亞太藝術獎榮獲觀眾票選獎。
妙喻自己是對眾多「植物人建築」進行臨終關懷,姚瑞中驚覺:「蚊子館多到驚人,而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話不假,一起跟拍多年的紀錄片導演羅秀芝苦笑,「怎麼都拍不完?還愈拍愈多間?」
圖/2010年起開始追蹤蚊子館的姚瑞中驚覺,其中多數產自台灣的選舉文化和建設承諾。
總結十年訪查心得,姚瑞中認為蚊子館的主因,源自政治人物為討好選民,競相開出天馬行空的政治支票。等建設做完了,才發現無法興利、更難以處理。
以2014年的縣市長選舉為例,當時所有參選人共喊出多達106座的產業園區建設。如今,各式各樣的「環保園區」「生技園區」「文創園區」紛紛落成,不少皆因未事先審慎評估,導致閒置率偏高。
麻煩的是,近年這種惡質選舉文化和競選支票愈開愈多,他擔憂蚊子館往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但真正付出代價、品嚐苦果的,卻是所有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