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遊新選擇,來華山看展、吃團圓飯、住恐龍套房

2020春遊新選擇,來華山看展、吃團圓飯、住恐龍套房 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作者:高宜凡
日期:2020-01-21

台灣觀光業未來動向如何?在總統大選落幕後成為坊間最關注的焦點之一。由歷史建築改建而成的天成文旅「華山町」,打算運用藝文策展及跨界行銷等靈活手法,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讓客人來飯店除了住房之外,還能看展、甚至吃年夜飯。

2020總統大選落幕,整體走勢深受兩岸關係牽連的觀光產業,成為許多人的關注焦點,而開春第一檔春節長假的表現如何,即是觀察指標之一。

開幕一年半,2019年平均住房率高達85%、且7成皆為自由行外國散客的天成文旅「華山町」,便打算以藝文策展和街區聯盟行銷的獨特策略,走出一條活路。

用藝文加值,讓飯店成為「策展」空間

華山町早期是第一銀行於1952年興建的倉庫,後來改為3C賣場,一度荒廢多時,2018年才在天成集團的入主下,以設計旅館的樣貌重回世人眼光,並榮獲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網路人氣獎」

藝術家唐唐(唐壽南)甫發表的創作個展【相簿】。(天成飯店集團提供)圖/藝術家唐唐(唐壽南)甫發表的創作個展【相簿】。(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天成飯店集團品牌行銷公關總監趙芝綺分析,華山町最大資產即是蘊含人文故事及歷史印記的建築紋理,從無梁板構造的1950年代風格、漏斗型圓柱、弧形拱窗碩大的空間尺寸、加上曾為銀行金庫的許多功能性設計,從一開幕就話題不斷、吸引眾多遊客。

此外,因緊鄰人潮眾多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華山町更打算讓自家空間作為藝文能量的載體,開幕以來定期在一樓大廳空間策展,舉凡:畫作、攝影、速寫、陶藝,目前已經更換到第七檔展演,讓藝文氛圍成為品牌的特殊成分,也與一旁的華山園區互相呼應。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如一月份剛啟動的最新活動,是藝術家唐唐(唐壽南) 以10件未曝光創作搭建成的【相簿】個展,透過令人勾起兒時記憶的一張張泛黃照片及玩偶動作,讓觀賞者在家門、教室、發呆等不同場景,從中回味、串接成屬於自己的往日溫馨故事。

華山町在大廳空間定期策展。(天成飯店集團提供)圖/華山町在大廳空間定期策展。(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近年從平面插畫跨入陶藝、以《短耳兔》系列繪本聞名的藝術家唐唐,作品中常見一種特殊的「鐵銹」畫風,其實是為了彰顯年代久遠的古樸之美。他認為,華山町充滿時代氛圍的空間風格,非常適合表達這種懷舊、純真的展品,即便顧客群有不少外國人,「但這種懷舊氛圍,應該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跨界」行銷,住的、看的、吃的都搞定

除了善用歷史建築、引入藝術能量,華山町也和鄰近的華山文創園區合作,一次滿足顧客在吃、住、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最近熱鬧開展、人潮眾多的「超‧大恐龍展」,即是最新嘗試。

針對想來華山看展的親子族群及恐龍迷們,華山町與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的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合作,推出平日價3500元起跳的聯名主題房,提供專案房型、房客早餐、展覽門票及一系列恐龍紀念品(彩虹筆、資料夾、貼紙、存錢筒、起士蛋糕),還讓飯店代言人「寶比」換上恐龍裝,跟著Q版暴龍穿梭在房間各處。

恐龍主題房提供許多專屬設計禮品。(天成飯店集團提供)圖/恐龍主題房提供許多專屬設計禮品。(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不只有看有住,展覽期間憑門票,還可至華山町餐酒館享受每桌85折的優惠。

更有意思的是,深知製作一大桌年夜飯常使媳婦們叫苦連天,洋溢英式酒吧風的華山町餐酒館,在2020年春節(1/23-1/31)晚餐時段首次推出「新年分享餐」,招待人口不多的小家庭品嚐中西合併的11道團圓料理,從象徵步步高升的蘿蔔糕、滿堂彩的海蜇醉蝦拼、寓意富貴的佛跳牆、鴻運當頭的蒲燒鯛米糕,到干貝佐松露醬、鱸魚菲力、迷迭香戰斧豬排、輕乳酪蛋糕等西式佳餚都有,不必再對年夜飯望之卻步。

自從1979 年在台北火車站成立第一家飯店,天成集團目前將旗下飯店劃分為五種品牌,華山町即屬於年輕、新潮的「特色精選 SPECIAL SELECT」系列。趙芝綺認為,面對更形嚴峻的同業競爭和產業挑戰,華山町將會展現更多跨界合作的創意,讓飯店場域成為充滿可能性的策展空間,也為顧客提供更多住宿之外的豐富體驗。

簡單講,就是要讓旅館變得更潮、更有趣。

觀光業如何吸引更多顧客穩定回籠?值得關注。(圖為華山町餐酒館)圖/觀光業如何吸引更多顧客穩定回籠?值得關注。(圖為華山町餐酒館)

關鍵字:旅遊北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老台北、舊建築、新韻味
退伍軍人返鄉開民宿,還要幫「賣台」!
空間也能「斜槓」?這群南漂客把恆春老屋變得超有趣!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