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社會局老人福利科表示,近年市府團隊積極培植有意願投入社區式長照服務之民間單位設置日間照顧中心,目前已佈建17家,仍持續拓展中,日間照顧服務發揮的功能包括:維護長輩生活機能、提高生活樂趣、促進老人日常生活自立,服務以多樣化、不強迫、使用者自由選擇為原則。日照中心由跨專業領域的護理師、社工、照顧服務員、營養師及復健人員等團隊共同參與,達到全人照顧的理想。
屬於17家之一的福喜緣日間照顧中心,是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桃園支會所承辦的日照中心,公辦民營,主要個案為失智長輩,佔80位長輩當中的八成,走進整層樓總面積將近300坪的寬廣空間,有門禁管制,安全無虞,家庭式的居家感很舒適,穿梭各空間無障礙,很快就能適應環境,放鬆心情,失智長者在這裡接受輔療活動,減緩失智退化,家屬可安心托付後,照常去工作。
福喜緣主任張芷芸說,服務對象涵蓋方圓5公里的生活圈,可派專人到府居家服務,也可把失智長輩送過來,在家人無法在家照應的前提下,福喜緣也因應要求而提供臨時短期夜間住宿服務,另一項業務是促進社區參與,讓長輩們有「家」的感覺。
為了減緩新進長輩的陌生感,張芷芸善用移轉注意力的方式,例如搭乘電梯到二樓,走出來第一眼就看到意象牆上的一大張楊梅地景圖,標示的民間信仰廟宇圖像帶給長輩們熟悉感,新舊成員和服務人員也就很容易搭話交談,加上地方寬敞到足夠舉辦小型運動會、開闢陽台菜園,長輩們得以自在跑跳,沒有禁閉感,不害怕,不無聊。
福喜緣藉由日照服務促進長輩的社會參與動力,防止孤獨憂鬱、孤立感,同時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身心負擔,透過日語歌唱、客家山歌等團體課程使長輩維持、增進身心機能,促進生活自立,張芷芸表示「社會局補貼的長照2.0經費補貼弱勢與失智失能老人,我們才能啟用個案管理員進行評估、協調與有效訓練老人活動四肢復健肌力與製作麵食共餐等等,未來將朝向『治療師宅配化』努力,機能再升級。」
龍岡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設置C級巷弄長照站散發光與熱
民國96年起龍岡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立至今,邀請在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也依照需求辦理共餐、健康促進活動,對於低收入弱勢長輩特別給予材料費等補助福利,於106年龍岡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自動自發優先加入社會局推行的長照政策,設置C級巷弄長照站,提供長輩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將長期照護向前延伸,以建立活躍老化社區。
「多謝社會局專案指導關懷據點,星期一至五的上下午時段都充分散發超強活動力的光與熱。」吳振芳理事長強調,參考日本、北歐瑞典等國家的長照做法,轉換成最符合在地需要的桃園模式,社區土地公廟具有凝聚效應,長輩們就算行動不便,也願意自行走過來參與課程,當作復健運動,這樣就讓家庭照顧者獲得適當的喘息,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
龍岡最知名的課程是日語課及訓練吹口琴強化呼吸肌肉、帶領感覺統合訓練等等運動醫學課程,譬如融入唱跳運動、讓長輩們從認識香草植物、準備食材到繪畫,又如導入韓國人氣歌謠三明治,大家一起製作馬鈴薯蟹肉蛋沙拉,好玩又好吃,預防、延緩失能失智見效益,一年後就有好幾位長輩們開心反映:「健保卡使用次數變少了耶!」
吳振芳指出,「寶媽」原本失智退化、自我封閉,不談話更不外出,女兒聘用的外籍看護工推著坐輪椅的寶媽到龍岡來,當據點服務人員與其他長輩們同心協力付出愛與關懷,只肯停留10分鐘的寶媽漸漸打開內心世界,願意延長到停留1小時,才來半年,已經不坐輪椅了,「長輩們的身心健康都是自己的寶貴資產,只要心態健康起來,其他問題也會跟著減少。」
龍岡的熱情更擴及到對弱勢家庭、新住民小孩伸出援手,提供一對一的家教輔導,並教導社區媽媽們手作薰衣草貝果等餐點食品,擁有自立能力,現在還進一步規劃園藝輔療專區,榮獲107年衛福部頒獎社區關懷據點金點獎,實至名歸,吳振芳充滿希望的說:「桃園市有307家C級據點,有心,就能營造逾307處桃花源,人情暖暖最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