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園」(Urban Farming)在近年來成為顯學,但各國發展的模式各不相同。做為全世界最先發明「股票」、最早成立「股份公司」、並叱吒於大航海時代的領頭羊國家,荷蘭如何將群眾集資的精神與都市農園的生活概念結合?
透過2015年逐漸興起的「紳士農場」(Herenboeren,原為地主之意)運動,我們可以試著了解、體會其精髓所在。
荷蘭的國土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與台灣相當,扣除70%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真正能開發、利用的土地並不多。但透過高效率的土地利用,不僅可以滿足大多數荷蘭人的適得其所,土地資源也能達到物盡其用,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農業出口國,長年屹立不搖。
而當歐洲有機意識逐漸抬頭,都市農園風潮興起,荷蘭當然也不落人後。
作者參訪的荷蘭一處紳士農場全區導覽圖。
不過,有別於鄰近大國能讓城市家戶在住家後院或是鄰里空間擁有一塊農園,隨興地種些蔬果花卉;荷蘭的紳士農場可說是一種更進化、讓個人休閒集結為事業團體的專業走向。
首先,紳士農場發揮了「群眾募資」精神,每戶基本投入額是2000歐元,由城鎮裡志同道合的中產菁英因熱情而發起,包含:律師、會計師、營養師、景觀師、代書等各行各業,大家一起集資買下農地,聘請專業農民負責生產,等於是現代版的小地主。
無論承租土地、評估每人每周的蔬果需求、生產周期內的投入成本、甚至滿足未來擴張的財務計畫,紳士農場沒有一件事情是隨性而為的,反倒更像是準備上市的公司運作模式,希望讓參與者(也就是出資的股東們)都能審視營運績效。
參加假日導覽行程,對紳士農場有興趣的參訪民眾。
舉例來說,當成員在定期會議討論,希望增加每週的牛奶產量,下一步,便有人計算要多養幾頭牛、增加多少牧草,若需額外再租土地,擁有代書、律師、會計師等背景的成員便會協助,確保以合適價格租到,並以合理價格產製牛奶,保障每個人的權益。
目前加入荷蘭的紳士農場,每人每週可得的蔬果量是10公斤,蛋奶也有一定配額。要滿足這目標,可不是盲目打著有機栽培的大旗就能達到,社員必須務實地監督、掌控成本,如到鎮上的有機超市訪價,確保紳士農場的單位生產成本具備市場競爭力,力求總體效益的最佳化。
前來領取當周蔬果的紳士農場會員們。
不只如此,荷蘭人也將舉世聞名的精緻農業操盤手法,展現在城市農園的經營層面上。
紳士農場運動雖然早期只是一個因興趣而結合的社團,但由於務實與嚴謹的態度,在各類農產的生產過程累積到不少關鍵數據,歸納出許多重要參數,讓各地有意打造成市農場的人們趨之若鶩。
對此,荷蘭的紳士農場伙伴並未藏私,反而將相關經驗彙整成可全套輸出的技術,甚至透過假日邀請有興趣的人們到農場參觀,以顧問方式協助各地打造合適該地條件的紳士農場,讓這項頗具荷蘭特色的都市農園風潮更為開枝散葉。
住在荷蘭北邊,有意願合資開闢紳士農場的民眾們。
在都市生活久了,許多人心中應該都有一幅心之所嚮的田園風光圖。可是,單純想像並不難,難的是要盤點資源、整合眾人之力、而且務實地執行,才有機會將夢想落實。
從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機農法、替水泥叢林帶入綠色新意的都市農園、消費者主動支持小農的「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荷蘭這股紳士農場運動風潮,顯然又更積極地往前踏出一步,讓一般大眾成為農場的投資者與經營者,其經驗值得台灣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