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香港》三:貧富懸殊程度比中國大陸還嚴峻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 一位年約60歲老人及一位帶著吉他的中年人,白天當清潔工或警衛,擺張躺椅就住在星空下。
作者:彭杏珠
攝影:陳之俊
日期:2019-10-31

鮮少人知道香港貴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竟然是貧富落差最嚴重的先進社會,甚至比中國大陸還懸殊。

不要懷疑,全球最貴的房價就出現在香港的山頂,去年9月山頂白加道成交一棟33年老宅,每平方呎逼近30萬港幣,相當每坪4272萬元台幣;但也請不要驚訝,全球最差的居住環境也在香港,共用廁所的「籠屋」「棺材房」,僅有一人平躺的空間。

小小香港分成18區,幾乎每區都混雜著豪宅與貧民窟。車子從九龍何文田山道一路往旺角上海街、亞皆老街鬧區行進,僅8分鐘車程距離,並存著天堂與地獄般,兩種極端生活型態。

豪宅林立的何文田山道,環境優美,住房約在28至84坪間,面積愈大單價愈高,每平方呎2至4.5萬港幣,相當每坪285萬至640萬台幣。

住在何文田道上的居民,週六到五星級Cordis(康得思)酒店消費,用完每人近3000元的自助餐後,順便到隔壁的朗豪坊商場逛一逛,Dior、Channel、GUCCI等國際精品應有盡有。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1圖/高級住宅區何文田山道,環境優美,每坪約285萬至640萬台幣。


但就在朗豪坊商場方圓50公尺的街道巷弄內,許多底層民眾住在隔成上下二層,僅一張床大、月租8000元台幣的棺材房裡(2.5呎X6呎,約0.4坪)。

一位留著長瀏海的36歲阿安正滑著手機。高中學歷的他從事日薪2000元台幣的倉務工作,有做才有錢領,月薪約4萬台幣,按規定沒資格申請租公屋,只能選擇住在便宜惡劣的環境中。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夾板隔成的棺材房比用鐵絲網圍成的籠屋還差,鐵絲網通風,夾板密不透氣,」阿安說,政府嫌籠屋有害城市形象予以拆除,是掩耳盜鈴,貧富懸殊不會因拆到剩10間合法籠屋而消失。

一位住在棺材房下舖的吳先生,每天當警衛12小時,月休4天,薪水3萬6000元台幣,最近身體微恙在家休息,他不勝唏噓說,「這裡貧富落差太大,內地現在機會都比香港多,我很後悔來香港。」

深水埗豪宅與棺材房並存,新屋每坪200萬台幣

從旺角搭地鐵到不遠處,有「貧民窟」之稱的深水埗,一處九層樓高、無電梯的老宅天台上,有六戶用鐵皮加蓋的違章建築。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幹事施麗珊說,違章到底何時興建沒人知道,管委會也無可奈何,只好酌收每月4800至1萬台幣房租。有位張姓婦女每天幫攤販賣菜12小時,全年無休月薪4萬台幣,寧可忍受漏水之苦,也樂於付4800元租金,因為外面行情價是1萬6000元至2萬台幣。

甚至還有人住在狹窄廚房上方的陰暗閣樓裡,每天靠老舊「馬椅梯」上下樓。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2圖/深水埗有不少隱藏在天台上的違章建築,甚至還有人住在公共廚房上方的陰暗閣樓裡。


閣樓至少還能遮風避雨。天台上有年約60歲老人及帶著吉他的中年人,擺張躺椅就住在星空下。隨意搭的木條橫棍上,掛著幾件衣褲,就是兩人全部家當。

他們白天當清潔工或警衛,晚上回到天台生活,唯一娛樂就是玩手機,兩支手機頓時成為暗黑天幕下,唯二的亮點。

長期關心弱勢的施麗珊說,住戶怎麼趕都趕不走,下雨天他們就暫到10樓樓梯間躲避,「像這種住在天台違章建築與露天的香港人不計其數」。

諷刺的是,從天台往四周眺望,到處是被燈火點綴成星光閃閃的高樓大廈,不遠處是興建中的「愛海頌」,12坪售價2400萬台幣。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新建案算是平價了。

在香港金融業20年的台灣高階經理人Mike說,背靠太平山、緊臨維多利亞港的淺水灣才是香港著名的富人區。臨近山坡的住宅外表豪不起眼,每坪至少2000萬台幣起跳,隨便一間都要10億台幣,獨棟別墅更是高不可攀,至少幾十億台幣。

台灣經理人見證香港的貧富懸殊

Mike只要一提起香港的貧富懸殊就直搖頭。幾年前公司辦公益活動,他首次探訪深水埗的弱勢族群,踏進居民住處後,一股刺鼻味道撲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香港。「我每天在中環上班,到處是20幾層樓高的玻璃帷幕大廈,不然就是摩登商場,一輩子都無法想像有人過這樣的生活,」Mike說。

2014年,Mike五歲女兒參加同學慶生會,回來對他說,一個蛋糕3萬2000元台幣,她爸媽送的禮物是一艘遊艇附帶一位船長、兩名廚師。Mike嘆口氣,「我還遇過10幾位香港人,從未坐過計程車也沒搭過地鐵,金字塔頂端有錢人,生活之奢華令人難以想像」。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3

另外,一位住大嶼山「愉景灣」的日商Amanda則指出,這個低密度住宅區有國際學校、五星級飯店,住戶八成外國人。即便離市區遠,不易被炒作,每坪也要142至242萬台幣。由於區內不能用私人交通工具,僅能用高爾夫球車代步,但牌照稀少昂貴,一台要3200萬台幣。「停一整排高爾球車的這一區,不到30坪就要上億台幣,」她說。

香港貧富懸殊到底多嚴重?根據港府2018年11月的資料顯示,香港貧窮線是每人月收少於1萬4000元台幣。2017年有137萬人處於貧窮狀態,平均每五人有一位貧窮人口;美國CIA的調查也指出,香港的堅尼係數在157個國家地區排名第九,甚至比中國(29名)還高為0.539,超過0.4的警戒線。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4

香港勞工沒保障,竟然未制訂最高工時

從兩極化薪資就能看出端倪。金融業、醫師、律師、大學教授的月薪動輒數十萬港幣起跳,基層員工卻毫無保障。NGO爭取數十年,港府才在2011年5月法定最低時薪28元港幣(112元台幣),今年調至37.5港幣(150元台幣),仍輸給台灣、韓國與日本。

去年底,香港民間團體樂施會換算月薪4.4萬台幣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以目前的最低時薪計算,全年無休工作都不夠支付。施麗珊說,香港並無勞基法,勞工收入低、加班已成常態。

連香港深水埗區議員楊彧都有深深無力感。香港僅公務員周休二日,大部分上班族僅休一日,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多年來不斷倡議制訂最高工時,政府都以「各行各業情況不同,很難立法」回應。

如果將香港家戶所得分為十級,2016年最富有前10%,每月所得中位數45萬台幣,最貧窮1萬240元,相差近43倍,堪稱全球第一,前10%的收入占整體收入41%,後者僅0.6%。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5

今年5月,香港某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Kevin帶台灣客戶看地產。他僅開車33公里的距離(約末台北信義區到林口),就讓客戶深刻感受香港的貧富懸殊。房價從16億(約80坪)到1600萬台幣(約11坪),相差100倍;從中環吃一客3200元牛排到元朗160元簡餐(沒有蔬菜,僅幾片肉),「我帶他體驗真實的香港人生活,客戶直呼不敢置信」。

Kevin說,香港只要從住家就能知道身家背景。如有同事住在半山、山頂、淺水灣、薄扶林或跑馬地,都會讓人打從心底羨慕起來。

他記憶猶新,10幾年前公司為他租下半山的30年老宅,40坪大卻堆滿報紙等雜物,也沒粉刷,月租要33萬台幣。台灣豪宅「帝寶」133坪外加3個車位,月租不過28萬元。有一次,他帶助理到住所,她下車直呼:哇,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踏進半山的房子。「我在台北的家有50坪,如果她看到會不會昏倒。」Kevin說。

貧富落差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對香港居民來說,多數財富掌握在極少數富豪手裡。根據2016年6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顯示香港前10大富豪資產達1152億美元,相當2015年香港GDP的37.5%,財富集中程度超越全球。

坊間流傳一段話,貼切形容其貧富落差:全港五成的人在香港首富李嘉誠的事業體工作,賺了錢再跟他消費。你可能住長江實業蓋的房子,每月有一半收入繳房貸,電話用的是和記黃埔,看的電視是電訊盈科,下樓買東西不是百佳超市就是屈臣氏,連水電都跟他有關係。

台經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到香港考察後,發現除港商外,內地也大舉投資香港房市,例如在往太平山的兩旁路上,很多房子都被中國的企業、官員或二代買下,讓貧富差距更惡化。

香港有人住每坪4000萬台幣豪宅;有人住0.4坪棺材房_img_6圖/九七後,內地大舉投資香港房市,反而讓貧富差距更惡化。圖為尖沙咀夜景


專門研究貧富懸殊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黃以恆無奈地說,香港經濟發展表現不錯,但幾乎所有利益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大學畢業生薪資10年無實質上漲,通膨卻不斷攀升。「貧富落差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陳華昇認為,百年來,香港從未好好處理過財富重分配的問題,政治體制需要大幅改變,讓民代能反映民情,才有可能解決。

摘下國際金融中心的風光表面,貧民窟與豪宅並存的兩極社會,才是香港最真實的一面。

關鍵字:政策國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香港房價、房租狂飆16年,連豬棚、鴨寮都改裝住人
香港不再是香港?揭開「國際金融中心」殘酷真相
反送中案後,香港何去何從?
彭杏珠

彭杏珠

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