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體操選手李智凱在鞍馬項目中,以流暢、精準的「湯瑪士迴旋」,撼動了無數人的心。從小訓練體操的李智凱,日復一日的練習,從沒有停止過。
國小時期的李智凱,是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的主角之一,紀錄片導演林育賢用鏡頭記錄了李智凱和同伴們的翻滾歲月。升上高中那一年,李智凱跟隨教練林育信的腳步,從宜蘭移居桃園,繼續他的體操人生。
在教練嚴格的訓練下,李智凱有著優異的成績,並於2016年獲得參與里約奧運的資格,能夠進軍奧運,是李智凱的夢想,他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但他不知道,拿到資格不過只是開始,後面迎接的,是更大的考驗。
當時國際賽事經驗較少的李智凱,在奧運前兩個月於葡萄牙體操大獎賽中表現失常,「在國內比賽的觀眾大多是自己認識的人,但在國外比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臨場壓力完全不同」,在距離奧運比賽前30天,李智凱在例行訓練中,右腳脛骨末端骨裂,所幸桃園市政府與壢新醫院簽訂「桃園市優秀運動員就醫綠色通道合作協議」,緊急送往壢新醫院急診、手術,並在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醫療團隊安排的復健療程、營養把關,兩星期後恢復正常訓練,但腳傷迫使他放棄其他項目,專攻以手部為主的鞍馬項目。負傷前往里約的李智凱,面對現場的4萬名觀眾,上場前頭腦一片空白、身體不自覺發抖,在比賽時意外落馬,與獎牌絕緣。
「里約奧運對我來說是一個階段,奧運前是我人生的黑暗期,許多比賽在重要時刻都會失誤,直到奧運給我的洗禮,才轉變我面對比賽壓力的心態」,經歷里約奧運的失敗,李智凱說,「我覺得我在運動員最大的奧運殿堂都失敗過了,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在日後面對比賽時他更加從容。
因為走過奧運殿堂,李智凱開始學習「如何準備比賽」,也漸漸開始找到比賽的節奏,什麼時間該熱身、上場前要做什麼等等。此外,也因為在國際賽事中多次與世界各地的冠軍交手,他意識到「唯有做好自己,讓自己表現好」才是最重要的,「你如果自己都做不好,要拿什麼跟別人做比較?」,慢慢對比賽釋懷、對自己釋懷,也學會享受比賽。隨後成績也越來越符合自己預期,而有2017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的完美演繹,以及日後的佳績。
高中以後的人生,以桃園為舞台,總是在訓練場上的李智凱深刻感受到桃園市政府對選手關注的熱誠,「常有長官到館內關心訓練狀況,不論任何時候都有被關注」,他微笑地說,感謝當時教練帶著他來桃園,「來到桃園是正確的選擇」。
近6年來,市府透過「桃園市菁英運動選手培訓計畫」、「全國運動會奪金項目培訓計畫」、「桃園市績優運動選手培訓補助計畫」、「桃園市重點運動種類訓練資源充實計畫」、「桃園市優秀運動教練聘用計畫」等五大計畫積極培訓選手,提供選手訓練資源,激發選手潛能、增加對戰經驗,同時也有「桃園市優秀運動員就醫綠色通道合作協議」,照顧運動員身體健康,期望在今年全國運動會再創歷史佳績。
希望取得東京奧運參賽資格的李智凱,最大的目標無疑是在東京奧運奪牌,他希望自己不要留下遺憾,可以盡全力在比賽時刻發揮最佳狀態。一路走來,訓練、比賽的狀況峰迴路轉,如潮水般有高有低,但李智凱緊抓每一次機會,努力到最後一刻,在里約奧運前的黑暗時期,他也靠著堅持挺過。直到如今,他仍會不時地重看「翻滾吧!男孩」中紀錄的片段,回想自己當初加入體操隊的初衷,讓自己更有動力往前,「不要輕易說放棄」,是他一路走來面對挑戰的唯一心法。(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