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20年,全國運動會再度回到桃園舉辦,桃園市政府體育局長莊佳佳指出,桃園盡力打造每一個場館,提供選手優質、安全的比賽環境,也希望每一位選手能夠感受桃園運動城市的魅力。
承辦高規格的全國運動會,完整展現桃園這些年來在體育、運動的能量。桃園是全國第二個成立體育局的城市。不僅對選手的培訓、制度,給予多樣資源挹注,為提升市民運動風氣更積極建設,例如規劃11座國民運動中心,包括桃園、中壢、南平及平鎮等4座國民運動中心皆已正式營運,提供游泳、健身、桌球等運動設施,並開設舞蹈、瑜伽、飛輪、攀岩、武術等熱門及特色課程,預計今年底蘆竹國民運動中心也將加入營運行列;此外,在各區興建25座天幕籃球場及足球場、網球場等,讓市民不論晴雨都能動起來;並推動楊梅、龍潭、中壢、桃園及大園等5大體育園區,打造桃園成為全民體育城市。
今年10月即將登場的全國運動會,共計舉辦34個競賽種類,包含30個應辦種類及保齡球、武術、卡巴迪及滑輪溜冰等4個選辦種類,有近50個競賽場館。桃園市政府跨局處成立5部、30小組,細緻分工,竭盡全力使全國運動會在桃園完美呈現。跆拳道國手出身、曾創下全運會5連霸紀錄的莊佳佳特別提到,桃園在運動場地方面下足功夫,特別要求場館的安全性與環境舒適度,桃園向中央爭取1.8億元經費,修繕場館、強化軟硬體設備,像是在大成國中籃球場,將木質地板、照明設備全數更新,並設置電子計分看板,而市立田徑場則是從中央草坪、跑道、緩衝區、看台區到終點攝影台全數重新整修,並取得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場地認證和國際田徑總會二級場地認證等,務求在全運會時提供選手優質比賽環境,並兼顧賽後場地延續性,讓桃園發展特色運動項目的學校能繼續使用。
除了硬體場地整修,考量比賽的公平性,這次全國運動會也編列4,000萬元的經費用於購置或租借器材。器材對於選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例如跆拳道的護具、頭盔就對比賽公平性有所影響,」莊佳佳說,「桃園力求比賽的器材是安全且公平的,讓選手都能安心無虞地盡情發揮實力。」
對場館軟硬體設備的用心,也同樣展現於在地特色融入比賽項目中,打造出桃園獨特賽事亮點。像是每年3月至5月油桐花盛開時,總吸引各地遊客朝聖的龍潭小粗坑古道,在今年全運會即作為登山車下坡賽場地,擁有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地形,肯定讓選手與觀眾大呼過癮。
桃園有千塘之鄉美稱,著名的埤塘地景,則是結合鐵人三項運動,讓選手們首度在埤塘進行游泳比賽,不僅創意十足,也讓大家看見桃園埤塘活化再生計畫與生態保育的成效;而在石門水庫阿姆坪水域舉行的划船、輕艇賽事,也能夠近距離感受石門水庫磅礡的氣勢及湖光山色景緻。
此外,位於龜山的「國家射擊訓練基地公西靶場」,是國內第一座符合國際射擊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Shooting Sport Federation, ISSF)標準配置的現代靶場,在場館外設有一座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瞄‧準」,詮釋選手在瞄準靶心當下的專注神情,讓大家未進場館就能感受濃厚賽事氣氛。各場館的選擇,不僅展現桃園獨有特色,更希望提供高規格的標準場地,讓選手進一步突破自我、創造佳績。
(圖說: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瞄‧準」詮釋射擊選手的專注神情。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
莊佳佳說,桃園希望帶給選手的不只是高規格的賽事,更期望能讓大家透過小旅行體驗桃園之美,並規劃提供運用在地食材特別製作的桃園風味餐,讓選手在競賽之餘,能有機會深刻感受桃園的活力與精彩多元。
從跆拳道國手轉換身分成為體育局長,莊佳佳從全國運動會的選手變成主辦者,她用當過選手的同理心,全力為每一位今年參與全國運動會的選手設身處地,規劃最適宜的場地、動線、環境條件,希望今年參賽的選手「好好享受比賽、好好感受桃園熱情的款待」。(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