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新縣長〉非典型作風,務實有活力

楊鎮浯用創意改造老金門 要讓兩岸「能通盡通」

楊鎮浯用創意改造老金門  要讓兩岸「能通盡通」
作者:李建興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19-02-27

自從新科金門縣長楊鎮浯參選以來,他就是一個「超展開(結局顛覆傳統)」的話題人物!

1972年生的楊鎮浯,是全台僅次於新竹市長林智堅、第二年輕的百里侯,更以酷帥高顏值,轉換了外島首長皆為德高望重的長者形象。最重要的是,他的許多思惟還大大地跳脫老金門人的TONE調。

打破傳統 局處長選用多元

去年12月24日,楊鎮浯宣布了首波小內閣。原為火鍋店老闆的金門女婿丁健剛被延攬擔任觀光處長,因為丁沒有行政經歷,一頭嘻哈的髮型,實在跌破眾人眼鏡:「用煮火鍋的方式來管理觀光處……也挺有趣的!」

丁健剛本人也自嘲是「小白豬誤闖大叢林」,「縣長跟我說:『我用你,壓力比你還大,我都敢了,你怎麼不敢?』」

不僅如此,楊鎮浯任命的文化局長許正芳,原先是自來水廠廠長,也沒文化相關背景,同樣引起熱議:「許正芳的書法寫的不錯,是不是可以先從推廣書法協會的理事長累積行政經驗。」

在這一樁樁看似不按牌理出牌的用人下,楊鎮浯解釋,其實他自有邏輯。

選丁健剛,是他開發了兩岸第一個金門主題旅遊微信公眾號平台「玩轉金門島」,串聯民宿、購物、租車業者,掀起大陸人到金門自由行的潮流,具備了旅遊行銷的經驗和創意,更是金門建設處青創平台講師。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至於文化局,「許正芳人文素養很高,文化本來就是需要跨領域去碰撞的,絕對不是只有藝文,」楊鎮浯說。

早在競選期間,楊鎮浯就展現了個人的創意魂。

有別於以往金門選戰,不外乎掃街拜票和傳統組織戰,楊鎮浯深知,常住人口只有六萬,戶籍人數卻有14萬的金門,大量人數旅台,因此一定要打空戰。

他靈機一閃,想起名字中的「浯」,音似閩南語的「牛」,從小他的外號就是「阿牛」。因此推出了一款「阿牛的金門話」LINE趣味貼圖,使用楊鎮浯真人圖像後製,生動表情搭配上「架喜(正是)」「密耐(什麼事)」「金各演(很有趣)」等金門鄉親耳熟能詳的金門話。讓楊鎮浯辨識度大大提高,更喚起了金門人的共鳴,果然衝高人氣。

除了勇於衝撞,楊鎮浯之所以能擄獲金門人的心,順利當選,源自於他有別於一般金門年輕人,對家鄉不但不疏離,還有深不可測的情結。跟在他身邊多年的幕僚說:「他真的懂金門!」

兩岸抗衡 台金關係反疏離

「你很難想像,我1972年出生的,小時候在金門,居然還躲過防空洞、耳聞鄰居曾被砲彈炸死、暑假作業是撿大陸空飄來的宣傳單、幼稚園的團體活動是排排站在沙坑前,對著毛澤東的畫像擲沙包……。」

「而本島民眾也很難想像,在我那個年代,金門的駐地指揮官最大,軍令如山,曾經因為指揮官害怕有人飛鴿傳書,一夕之間,全金門見不到鴿子;也曾因害怕夜晚家家戶戶的燈火成了攻擊目標,戶外燈火罩上黑紗;更擔心樓太高被砲襲,金門禁建三層以上的樓……」

楊鎮浯陳辭剴切,金門是離島,資源稀缺,再加上管制,就醫、就學、就業遠比本島辛苦,因此大量年輕人外移到本島。

「我上大學時,同學都以為我是加分進來的,我還真希望如此,那當年就不用重考了……」「到了現在,每次金門發生天災或火災,就有網友酸:『快向你的祖國求救!』」

談起本島民眾對於金門的誤解和疏離,楊鎮浯道出金門人的糾結:「金門人都不稱自己是台灣人,而是『金門人』!」「最應該實施轉型正義的是金門!」

隨著金門在「兩岸關係」的特殊淵源、角色,在兩岸互動(尤其是觀光、交流活動)上,金門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但楊鎮浯也深刻體悟,當金門在緊握兩岸交流紅利時,難免觸動本島部分人士的敏感神經,讓「台金」更為疏離。因此,在發展「兩岸商機」時,比起歷任金門縣長,他更顧慮台灣內部的微妙氛圍。

舉例而言,日前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點名金門,希望「應通盡通」,包括了「產業合作、基礎建設、能源支援、行業標準」等大四通,對此,楊鎮浯在爭取兩岸互惠紅利,及不加深「台金鴻溝」的前提下,以「能通盡通」,聰明回應。

所謂的「能通盡通」,就是先針對不需兩邊中央政府協商的部分,如金門特產(如金門高粱酒)的銷路、海飄垃圾的處理,以及團客旅遊等,先行合作。楊鎮浯採取不正面衝撞、迂迴前進的務實手法。

楊鎮浯年紀雖輕,但歷練豐富。擁有英國西敏大學企管碩士學歷,曾在民間金控公司擔任襄理,又曾追隨父親、前國代楊肅元,踏入公職,先後擔任金門縣政府機要祕書、交通旅遊局長、觀光處長,以及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

離島醫療爭議 先改善財務

就任縣長後,針對離島民眾最大的痛─醫療資源,楊鎮浯有別於其他執政者,爭取設立大型醫院,他見解不同:「在地醫療固然最好,但金門人口有限,醫院也要講盈虧,怎能奢望金門也有台大、榮總?」

楊鎮浯主張先讓金門轉診後送更便捷,在他擔任立委時,就成功地爭取到一台專屬的醫療噴射機,常駐金門機場。有別於以前得調度直升機的時代,急重症民眾送醫到台北,從以往五個多小時,縮短至一個半小時(包括申請)。

另外,針對縣內金門醫院,當地不少民意主張用金酒盈餘,添購重裝備,將金門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但楊鎮浯獨排眾議:「一個重裝備,若需要100個人次使用才能回本,而金門只有三個人,怎麼行得通?」

「但金門人的命也很重要!」因此楊鎮浯主張先擴充化療、電療設備及相關投藥等慢性病照護療程設備,減少金門人到台灣進行療程時的時間、人力和金錢成本。

為了讓金門醫院能得以延續,楊鎮浯也在立委期間爭取到行政院特許金門醫院免折舊攤提設備:「這影響很大,除了讓金門醫院的財務健全外,也有獲利空間,而公立醫院的醫生有2/3來自獎金,金門醫院有盈餘,自然會讓好的醫生願意留下來。」

不過,問起上任後,讓楊鎮浯最頭痛的政務,他出人意表地說:「財務!」很多人都以為金門很有錢,還有140億元的縣庫盈餘,但其實近幾來金門在福利和人事擴編,使得今年開始,金門可能每年會短絀20億元。

楊鎮浯指出,以人事開銷來說,以往金門縣外聘人員約500、600名,但這幾年卻擴編到1300多名,因此他打算要裁徹25%人力,「我想,我應該會萬箭穿心,但這一定要做!」楊鎮浯自嘲。

未來四年,楊鎮浯的新政早已有藍圖。這位堪稱最跳TONE的務實派縣長,能否讓金門人一一埋單?還頗令人拭目以待。

楊鎮浯

出生:1972年

學歷:英國西敏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金門縣觀光處長

>>縣市首長上任100天,你有感了嗎?

關鍵字:人物首長觀點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楊文科年長不僵化 長年文官閱歷是施政最大助力
林姿妙不是「空嘴薄舌」 用施政力彌補論述力
李建興

李建興

50歲的台灣人、20歲的老記者、10歲的忙爸爸、0歲的菜總編。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