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托育是目前幼教界最熱門的話題,但很多人不知,政府設立公托中心一直是只聞樓梯響。直到2011年,新北市長朱立倫率先在汐止忠厚里里民活動中心挪出200坪大空間,終於打造出全國第一家收托0~2歲嬰兒的公托中心。
之後新北市一年平均設立7~10家,至今全國109家公托中心,新北市就占了近一半,家數和收托人數遙遙領先所有縣市。
行政院前瞻計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預計每個小家園收12名嬰兒,未來三年將設立120家,總共收托1440名嬰幼兒。而新北市早已遠遠超過前瞻計畫預定的規模,步調比中央快許多。
朱立倫認為,傳統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式微,孩子一出生,年輕父母就面臨養育、教育問題,社會福利應介入協助。但公共托育中心設立困難,從尋覓場地、工安、消安、衛生和委外招標、室內裝修等均是挑戰。讓朱立倫覺得自豪的是,新北市設置公托中心,不用新蓋大樓,而是利用閒置空間。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新北有七成人口外來,一年新生兒3萬4000多名,平均每四個寶寶就有一個送托,沒有人帶是最大問題,朱立倫因此定調,打造托育服務和發放津貼雙軌並重。
新北市51個公托中心,目前有22個設在國小,8個設在里民活動中心,5個設在新建大樓的公益回饋中心,以及市場用地、停車場用地、公務機關辦公室等多處,預計2018年將增至60個。
尤其有幾處是可收托75名嬰兒的大場地,校方至少得騰出8間教室,難度更高。當其他縣市造訪,時常驚訝不已,為何新北有辦法搞定學校?
「困難說穿了就是不能跨局處整合,」張錦麗說,主任祕書就帶著全國唯一設有托育科的同仁,一一突破困難,每一公托中心,平均要與校方溝通七到八次,才能整合成功。
外界更常問,設置大公托的成本很高吧?這麼多嬰兒放在一起,不是容易互相傳染、生病嗎?
張錦麗說,一個公托中心裝潢改造成本約800~1000萬元,一年平均設立10處約需一億元,及補助非營利機構一年400萬元費用;加上保母補助等費用,新北一年托育預算約為5億元,相較其他僅發錢給父母、卻甚麼也沒留下的縣市,新北市的托育中心至少可使用10~15年,服務更長長久久。
因為大公托至少隔出8間教室,每間平均照顧10名Baby,和台北小家園的比例一樣,運作六年來沒發生過相互傳染的問題。也因承接新北公托中心的非營利單位包括長庚、馬偕、耕莘等有教保相關科系的護理學校,設有專職護理師,非常搶手。
例如人口密集的板橋、中和、三重、新莊已有5處公托中心,候補人數多達100~200人。
「家內家外統統照顧」,也是新北市的托育福利特色。為了讓父母自己帶的小小孩也有多元刺激,51個公托中心旁邊,都設有親子館,也另選在12個偏鄉設置親子館,讓親子免費使用,六年來已累計服務270萬人次。
例如樹林文林親子館,以科學、自然為主題,隔出六個教室打造「BABY科學館」,社區民眾都可帶著小朋友入館,觀察光影、磁力、色彩等變化的奧妙,豐富感官刺激。
為了擴大服務人數,新北市也把居家保母和托嬰中心納入體系內,2017年開始推動「公共托育合作聯盟」,加入條件包括收費在2萬元以下、不能有傷害孩子的紀錄、漲價需有足夠理由。
社會局統計,2011年前,新北市私立托嬰中心有41家,當公托增加後,私托也成長了三倍,可見公托政策有帶動市場機制的效果。
「公私協力是趨勢,」張錦麗說,新北會繼續努力找場地,將托育能量轉移給非營利團體,讓新北年輕人不再害怕生育,搶救台灣低生育率。
(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