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X城市學 專訪 — 中央大學前校長周景揚、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

桃園中央大學畢業領150萬勝校長!太空系登月計畫掀企業搶才戰

桃園中央大學畢業領150萬勝校長!太空系登月計畫掀企業搶才戰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Stephan Widua。(示意圖)
作者:蔡炆璇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5-02-28

近年桃園航空城話題不斷,加上機場捷運大幅縮短北北桃距離,移入人口持續攀升,也吸引全國名校先後進駐籌設分校,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學城」。其中,在當地有世外桃源之稱的「中央大學」,不僅位處中壢鬧區,還以科學研究聞名海外,師生近5成的學術論文與專案計畫皆為跨國合作,堪稱台灣「國際合作」的冠軍大學。尤其校內太空、天文等地球科學與電機理工等特色科系,不僅連3年招生率破百,榮登國內中字輩大學龍頭,還屢創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新高,讓國內頂大名次「台成清交」重新洗牌。究竟1915年於中華民國當時首都南京創校,歷經一甲子戰亂而輾轉在台復校的中大,如何發展成台灣獨樹一幟的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在濃厚理工氛圍中依舊保有人文氣息?

久聞中央大學榕樹林木蔥蘢、綠草如茵,美麗校園內不僅有國寶大師朱銘的銅雕作品,碧波蕩漾的湖景,還是仿南京大學玄武湖而建。

果然《遠見》此次造訪,中大美景名不虛傳,尤其在時任校長周景揚引領下,踏上師生每日必經之路「百花川」,更能感受到中大走過歷史淬鍊,努力為人文理工並行教育理念而奠定的深厚基業。

中央大學前校長周景揚。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前校長周景揚。蘇義傑攝。

中央大學以地科復校重啟頂大學術硬實力

回溯悠長的校史,周景揚表示,中大過去與北京大學齊名,在中國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後因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加上1957年國際地球物理學崛起,台灣不如中國能派出學者代表出席,於是便在中大校友奔走下,讓母校得以用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姿,於苗栗重啟學術量能;後再遷至中壢,於1980年正式復名,逐步造就中大今日,各項科研都能接軌國際,甚至邁向宇宙的獨特魅力。

中央大學一景。中央大學提供。圖/中央大學一景。中央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

文科畢業生工作薪水一定差?文組大神「入這行」當菜鳥月領200K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舉例而言,中大地球科學學院即國家育才搖籃,也是校內的獨家招牌,應用產業範圍遠超乎外界想像。如周景揚提到,地科蘊含太空、大氣、地質、地震、能源、海洋、水文與天文等博大精深領域,與民眾日常可說是息息相關。

尤其進入通訊時代,以打造GPS低軌道衛星導航見長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除緊密連結民生電子業,有許多產學合作機會外,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動盪、戰爭四起,國際間地面接收站訊號服務,亦攸關國家進步與國防安全。

目前中央大學研發的5顆低軌衛星,從繪圖設計、元件生產、結構分析、全台多處接收站的設備維護,到發射衛星至距離地表2000公里以下的高空處,並進行訊號追蹤,全都由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師生攜手完成。蘇義傑攝。圖/目前中央大學研發的5顆低軌衛星,從繪圖設計、元件生產、結構分析、全台多處接收站的設備維護,到發射衛星至距離地表2000公里以下的高空處,並進行訊號追蹤,全都由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師生攜手完成。蘇義傑攝。

循此,帶領太空系團隊一路拿下2018大學太空工程聯盟前衛性構想競賽與2024國際任務構想競賽等多項冠軍的主任張起維就自豪說道,系上除屢獲國際評審肯定,目前研發的5顆低軌衛星,從繪圖設計、元件生產、結構分析、全台多處接收站的設備維護,到發射衛星至距離地表2000公里以下的高空處,並進行訊號追蹤,全都由師生攜手完成,具完整的產業鏈實務經驗。

中央大學太空系、氣象系師生一同朝登月夢想邁進。圖中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太空系、氣象系師生一同朝登月夢想邁進。圖中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蘇義傑攝。

好比太空酬載實驗室內即提供多項環測工具,其中振動機台可助團隊以代測物得出共振頻率等數據,驗證低軌道行駛衛星不致零件脫落;而面對衛星必受太陽、行星和外太空低溫熱沉交替的影響,極端溫度在正負200℃之間,長達一週的熱控模擬測試儀器,亦可助團隊確認其在熱真空惡劣環境中能否生存。

延伸閱讀

大學未來系、心動系畢業出路爆炸多!學測考冷門科系才難取代?

中央大學太空工程人才萬中選一夢想登月

而透過國內極少數,從太空系大一就能選擇指導教授展開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張起維也觀察到,隨著海內外太空產業實習數量逐年攀升,經濟部與民間企業相繼推出補助計畫,他發現,過去近百間單位有一半是中大生,且同學經常分享公司跟學校在做一樣的事,加上特色人才待遇好,寒暑期月薪上看3.6萬至6萬,著實令他聽了備感欣慰。

中央大學不惜投資近千萬,並向廠商爭取贊助,以1900萬經費如火如荼推動國際登月計畫,預計2027年將重量僅400公克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發射上月球。圖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手持深太空輻射探測儀。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不惜投資近千萬,並向廠商爭取贊助,以1900萬經費如火如荼推動國際登月計畫,預計2027年將重量僅400公克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發射上月球。圖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手持深太空輻射探測儀。蘇義傑攝。

此時,在旁的周景揚也進一步說明,提到過去許多人以為太空系畢業,不是到中科院埋首研究,就是通過培訓當太空人,其實不然。台灣太空產業不僅應用多元,人才受各產業青睞,技術還急起直追美國、印度等強國,朝全球最大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發射火箭的腳步邁進。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有許多環測工具,幫助師生團隊確認儀器設備抵達熱真空惡劣環境時能否生存。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有許多環測工具,幫助師生團隊確認儀器設備抵達熱真空惡劣環境時能否生存。蘇義傑攝。

如中大不惜投資近千萬,並向廠商爭取贊助,以1900萬經費如火如荼推動國際登月計畫,預計2027年將重量僅400公克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發射上月球,就像1969年太空人阿姆斯壯在月球表面留下的鞋印,盼藉中大的一小步,台灣的一大步,實際觀測深太空輻射環境及其對人類科技產品的影響,開創太空科學專業的新篇章,也榮登全台唯一朝登月夢想前進的前衛大學。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有許多環測工具,幫助師生團隊確認儀器設備抵達熱真空惡劣環境時能否生存。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有許多環測工具,幫助師生團隊確認儀器設備抵達熱真空惡劣環境時能否生存。蘇義傑攝。

而對於台灣製造的儀器,可望首次登陸33萬4000公里外的月球,張起維也興奮透露「當然得趁機宣揚國威,並將校徽和學校網站QR Code全印上去,同時刻上每位參與師生的名字,希望外星人撿到儀器時能看見中大。」

同時,他還有感中大生在自主性高的學風下,真的格外具勇敢試錯的實驗精神與認真記取教訓的態度,因為太空環境苛刻複雜,團隊追求目標貴在經驗交投與協作溝通,故太空系能寫下突破性成績,全靠一群積極找出問題並解決的人才。

中央大學太空系、氣象系師生一同朝登月夢想邁進。圖中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太空系、氣象系師生一同朝登月夢想邁進。圖中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蘇義傑攝。

延伸閱讀

大學畢業求職「企業最愛」10大證照!新鮮人工作面試增近35%

中央大學人文理工並進培育跨國跨域通才

不過在周景揚眼中,中大每間學院自然手心手背都是肉。故他也強調,天文研究所的學術表現,同樣堪稱世界級,例如迄今系上已發現逾800顆小行星,並以齊柏林、陳樹菊等對社會有貢獻者的名字來命名,讓台灣之光能於星空長存。

另結合資工、電機、通訊、工管等跨域課程的智慧製造中心,這幾年也在和德國工業自動化大廠Festo合作下,研發在地產業需求的智慧製造設備與育才有成,無論是造價千萬的無人搬運車或機械手臂,皆成了促進國家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

中央大學前校長周景揚。蘇義傑攝。圖/中央大學前校長周景揚。蘇義傑攝。

與此同時,由於周景揚是電機系出身,深造海外又攻讀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研究,故他十分清楚,機械工程系大半內容可應用於國內刮起的半導體旋風。

因此在其主理下,中大不僅與護國企業台積電共創前瞻性半導體設備工程學程,還規劃AI人工智慧跨域應用通識課,並融入8大學院,讓即使是文學與管理學院的學生,都能系統性的累積AI素養與寫程式的基礎能力。

中央大學校園一景。張智傑攝。圖/中央大學校園一景。張智傑攝。

最有趣的是周景揚提到「許多公司高層是文科生,因宏觀看待人事物才更懂善用科技。」故中大不僅創立人本AI中心,探討日新月異的科技,如何以人文關懷的思維來服務人類社會。

2023年更領先全台成立永續與綠能科技學院,延伸地科強項至極端氣候層面,以緊扣人類存亡的遠見視角,替國際培育更多節能減碳的綠才,並為企業ESG轉型和氫能源開發等環保議題提供綠色指南。

中央大學校園一景。張智傑攝。圖/中央大學校園一景。張智傑攝。

 「我相信大學黃金4年足以改變一個人。」周景揚認為,當青年踏入古色古香的學習殿堂,除把握光陰鑽研不可取代的職涯技術,不妨也透過校方的諮詢引導探索人生第二專長,藉人文理工並行的校風,感受科技價值的同時,培養人文軟實力,如此便可望在變化莫測的未來產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前景,就像周景揚笑著保證「中大畢業生年薪都150萬起跳,比校長還高!」

延伸閱讀

文科生起薪10年成長贏理科!46%企業愛軟實力,3年養成工程師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ESG永續徵才工作飆增!大學畢業愛地球能月領4萬當綠領薪貴?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