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50淨零碳排成為國際趨勢,台中作為出口導向的傳統產業重鎮,綠領人才需求更為迫切。為此,台中科技大學商學院今(2024)年特別開設「溫室氣體盤查與碳足跡管理實務」課程。沒想到一開放選課,名額旋即秒殺,有選不到課的學生寫信到校長信箱抗議,還有進修部的媽媽抱著小嬰兒到院辦詢問能否選課,讓籌備此課程的中科大商學院院長李國瑋深感欣慰。
回憶起開課緣由,李國瑋分享,最初是2022年11月在中科大舉辦的傑出校友座談會上。當時,榮富工業總經理暨機械公會中區副理事長林奕杰向學弟妹們強調,全球追求2050淨零碳排,這是一門未來30年都不會過時的學問。
從企業的經驗,已深深了解台灣企業要在全球供應鏈中站穩腳步,淨零轉型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挑戰。林奕杰在講座中特別指出,中部產業以工具機製造業為重心,面對淨零轉型,「即使不是海嘯第一排,也一定是海嘯第二排。」
受此啟發,李國瑋認識到,企業能否具備淨零轉型的人才,是跟上國際趨勢的關鍵。他認為商學院的學生雖不需成為碳盤查專家,但基本知識不可或缺。未來在就業市場上,碳權交易、綠色債券、永續金融等,將成為成為商管學生重要的競爭力。
事實上,企業的減碳機制和商管專業息息相關。因為淨零碳排的人不僅涉及碳排放計算,還要建立系統性的管理機制,包括設定減碳目標、實施措施、監控與檢討成效等,這些均屬商管範疇。然而,碳盤查目前為新興領域,企業內部現有人力仍缺乏相關專業訓練。因此,培育綠領人才的重任,大學自然責無旁貸。
在這門「溫室氣體盤查與碳足跡管理實務」課程中,商學院邀請四位專業師資依不同領域的專長授課,主題涵蓋「永續發展與碳足跡」、「溫室氣體國內外規範」、「企業碳管理能力」、「產品碳足跡概念與計算」、「ISO溫室氣體家族」與「企業碳盤查計算」。
由於歐洲在永續發展與碳排管理最先進,商學院特別邀請德國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劳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的永續管理部經理丹尼爾・韋納(Daniel Wehner)到校授課,介紹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等歐洲法規,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在嚴格的法規框架下進行碳管理,讓學生了解歐洲的第一手經驗。
圖/中科大商學院特別邀請德國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劳恩霍夫協會永續管理部經理丹尼爾・韋納(Daniel Wehner)到校授課。李國瑋提供。
在課堂上,韋納更以案例帶領學生分析CBAM措施,並介紹國際評估軟體與資料庫,讓學生掌握碳管理的實務技巧。而他從歐洲專家出發的跨文化視角,還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思考不同解決方案。
課程結束後,修課的55位同學共考取ERP學會「產品碳足跡規劃師」證照45張、「溫室氣體碳盤查規劃師」31張;今年6月底,還有同學自發性參加商學院與財金系合辦的「經濟部 iPAS碳盤規劃師研習課程」,共31位取得經濟部iPAS碳盤規劃師證照,為中部產業培育綠領商管人才。
修課的中科大企管系大四學生蘇宇辰與李宛蓁分享,她們是在過去的課堂上認識到永續議題是未來趨勢,希望深入了解而修了這門課。蘇宇辰分享,課程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透過模擬案例,帶領學生用現行資料庫與法規練習計算碳足跡。她希望未來進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數位科技學習碳盤查,提升學術與實務結合的效果。
李宛蓁則指出,課程結束後她現在已有「產品碳足跡規劃師」、「溫室氣體碳盤查規劃師」2張證照,計畫接下來考取經濟部核發的「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證照。另一方面,她未來希望就讀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修這門課讓她更了解碳盤查流程,希望未來能運用工業工程管理的專業優化碳盤查流程。
圖/修課學生表示,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未來將進一步深化碳盤查相關知識。李國瑋提供。
李國瑋說,這門課原先規劃是提供四技部學生選修,但專科部、二技部、進修部等其他學制的學生強烈需求,因此特別開放跨學制加選。他回憶起,有修不到課的學生寄信至校長信箱抗議,讓他第一次收到校長信箱。還有位進修部的媽媽抱著小嬰兒到院辦詢問能否加選,因為公司希望她去上課,而校外課程所費不貲。這些熱烈迴響,顯見莘莘學子們對認識淨零議題的渴望。
李國瑋開玩笑表示,數位時代的學生愛滑手機,常讓講台上的老師默默流下「時代的眼淚」,但這門課的成功,讓老師們再次感受到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未來,商學院除了持續開設這門課,也預計將此專業拓展成專業學程,涵蓋「環境政策與管理」、「企業倫理與環境責任」、「進階碳足跡分析」、「碳市場與交易」等,盼持續深化商管學生在淨零議題的專業技能,奠定他們職涯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