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獲獎無數的電影導演李靖惠,此次帶來的台美跨國製作紀錄片《愛子歸來》,主要刻畫長年寫信給獄中受刑人的楊媽媽,如何以永不放棄的愛,打開一群受困美國重刑犯監獄,看不見未來的長期徒刑受刑人,彼此從素未謀面到情同親人,跨越人與人之間高牆阻隔的心路歷程。
圖/電影裡獨自站在下著風雪監獄外頭的楊媽媽。《愛子歸來》劇照,李靖惠導演提供。
圖/楊媽媽20多年來投入受刑人關懷工作,年復一年給監獄青年寄出上萬封信。《愛子歸來》劇照,李靖惠導演提供。
而未了讓台灣獄中受刑人也能開啟封閉的心,與大眾一起感受這段肺腑人心的愛,李靖惠特別與法務部矯正署聯手,在台北監獄進行《愛子歸來》電影首映會,並邀請「台灣監獄之母」溫媽媽、180位受刑人與公益團體代表共襄盛舉。
圖/李靖惠坦言,自己為拍攝《愛子歸來》花光了嫁妝積蓄。李靖惠導演提供。
對此,法務部矯正署林憲銘副署長於現場致詞時,也特別感謝李靖惠為拍片的種種付出,並表示「《愛子歸來》引領我們進入受刑人的內心世界,對於獄政管理單位和所有的工作人員而言,都讓我們更有同理心,也更知道如何幫助受刑人。這不只是矯正機構非常好的教育訓練電影,更是受刑人家人都應該看的電影,非常期盼院線上映能推廣給更多學生觀賞,成為向下扎根防治犯罪的好機會。」
圖/美國重刑犯監獄外的雪景。《愛子歸來》劇照,李靖惠導演提供。
而在看完《愛子歸來》後,現場也有許多受刑人止不住眼淚,直呼「太感動、太感人了!」另外甚至有受刑人形容,片中「楊媽媽」帶給他們的感動,就像台灣監獄之母「溫媽媽」一樣溫暖。
圖/金獎導演李靖惠(左)與法務部矯正署聯手,在台北監獄進行《愛子歸來》電影首映會,並邀請「台灣監獄之母」溫媽媽、180位受刑人與公益團體代表共襄盛舉,現場氣氛感人。左二為曾獲3屆廣播金鐘獎的主持人陳凱倫。《愛子歸來》製作團隊提供。
圖/金獎導演李靖惠(中)與法務部矯正署聯手,在台北監獄進行《愛子歸來》電影首映會,並邀請「台灣監獄之母」溫媽媽、180位受刑人與公益團,現場氣氛感人。左為曾獲3屆廣播金鐘獎的主持人陳凱倫。《愛子歸來》製作團隊提供。
其實,受刑人口中所說的「溫媽媽」,正是台灣版「楊媽媽」,也長期寫信給國內受刑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鼓勵,而且1992年起至今,她不曾中斷,一寫就長達32年。
此外,更生團契也可謂是台灣長期投入監獄關懷工作的先鋒,組織成員總是在各個監獄中都默默付出愛與關懷。
圖/楊媽媽(右)與孫女愛倫(左)。《愛子歸來》劇照,李靖惠導演提供。
圖/楊媽媽20多年來投入受刑人關懷工作,年復一年給監獄青年寄出上萬封信。《愛子歸來》劇照,李靖惠導演提供。
而這些人持之以恆的愛,如同現場也參與首映會的更生人張洛銘所分享的感受「我過去也是以監獄為家的浪子,坐牢超過十年,沒有辦法回家。所以我深知那段迷失的歲月充滿無奈和哀怨,以為人生注定要是一場悲劇。直到我遇見像楊媽媽這樣的慈母出現,改變我的人生,也恢復我和家人的關係,重新回到社會,也進入高牆傳承這份愛,幫助浪子成為愛子歸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1日起,《愛子歸來》不只要在全台戲院上映,2025年製作團隊還將於全台51所監獄和矯正機構進行公益巡演,為台灣電影寫下新創舉。
此外,曾榮獲3屆廣播金鐘獎得主的陳凱倫,同樣拋磚引玉,透過贈票給青年學子,希望年輕人也能獲得生命教育和防治犯罪教育的機會,讓社會帶著電影的正能量持續發酵,跨越高牆,帶著台灣人活出真愛。
圖/李靖惠導演在《愛子歸來》中拍攝楊媽媽的畫面。李靖惠導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