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表示,「基隆塔遠見人文空間」作為推廣閱讀的文化場域,陸續邀請知名作家、學者演講,讓民眾置身山海高空景觀書店,如古人登高望遠般,透過閱讀和交流來拓展視野。談及此場演講的主題,她語帶自信地形容:「基隆這座山海相連的城市,無疑是瞭望星空的絕佳地點。」
矗立在基隆港區東岸義二路的基隆塔,以基隆港橋式起重機為意象,打造城市新地標,結合遠見天下文化的軟實力,定期舉辦演講及簽書會,包括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職場專欄作家謝文憲、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及知名作家張曼娟等,都曾至基隆塔與讀者互動交流,傳遞進步觀念與閱讀的美好。
此次,邀請到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孫維新教授,孫教授在天文研究領域已耕耘超過大半輩子。曾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擔任研究員的孫教授,亦曾前往青藏高原建立天文觀測台,為國際天文界做出了顯著貢獻。
孫教授不僅是卓越的天文學家,更是一位幽默風趣的教師,深受學生喜愛,成為許多學子探索星空的啟蒙者。在年輕時,他足跡遍布世界,潛心研究宇宙的奧義,從浩瀚的海洋到雄偉的高山,再到無邊的大漠,白天觀察生物的奇妙,夜晚則在璀璨的星空下觀賞壯麗景象,運用精密的科技設備進行天文研究。圖/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以追「星」之旅為主題演講。
「清空自己,成就他人」孫教授將畢生的經驗全心投入教育工作,無論是在課堂上授課或演講,內容專業中帶著趣味,總能用最簡明的語言向大眾介紹深邃的天文科學知識,在浩瀚的星空中探索,啟發對天文的熱愛。
孫維新曾於書中述說心聲:「接觸天文,會讓人變得慷慨,也會讓人變得驕傲,慷慨於分享自己在星空下曾有過的感動,也驕傲於自己曾經目睹宇宙作出的美妙演示。」樂在學習的他,演講開場便強調,知識和學習過程固然重要,但現今更重要的是「包裝知識的手法」與「傳遞學習的科技」,要懂得如何讓年輕世代以開放的心態吸收知識。
當他分享數十載的觀星旅程時,不僅投放引人入勝的星空圖,以大眾喜愛的星座話題為引,來介紹星象及天文專業名詞,還播放影音來營造感官氛圍,令人身歷其境跟隨他展開傳奇的星空之旅。圖/開場觀星小試身手,展開探索星空的旅程。
現場讀者全神貫注聆聽,且深受孫維新講述天文知識的渲染力影響,小朋友踴躍舉手答題、大學生把握機會提問,家長也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和老師的用心,讓大家以基隆塔為「觀星」的立足點,嘗試不同方式學習,為市民帶來新啟發。圖/許多家長帶孩子一起聆聽演講,促進親子與社會教育相輔相成。參與活動前後,不時有民眾站在「基隆塔遠見人文空間」玻璃窗前欣賞基隆午後風情,或者隨心翻閱書櫃展示的多元書籍,如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健康醫學、教育教養等,實踐「城市因閱讀而美好」的生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