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智庫X城市學 人物專訪|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李志鵬

高雄中山大學靠「矽光子」拚台成清交!校長李志鵬創頂大新局

高雄中山大學靠「矽光子」拚台成清交!校長李志鵬創頂大新局 圖/電腦處理器晶片示意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Brian Kostiuk。
作者:蔡炆璇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4-09-03

2024年6月國立中山大學迎來第八任校長李志鵬。在中山服務逾22年的他,一路擔任過教務長、總務長,也是電機工程與通訊工程研究所的著名教授,期間還以特聘之姿作為日月光講座教授,並被國家借調為國科會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長,3年來藉豐富學術知識與產業經驗鞏固台灣在全球的科技寶島之名。而如今土生土長高雄囡仔的李志鵬,面對政府積極推動「智慧科技大南方」計畫,加上過去他於美國留學一畢業隨即進入科技殿堂—貝爾實驗室進行無線通訊研究,積累30多年國際量能更深知,自己在培育本土高教專業人才上任重道遠,也決心帶領中山成為國家發展軸心背後最力挺的頂大。

為推動台灣南北經濟的均衡發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日前正式宣布「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計畫」,表示政府未來將以台南沙崙做為起點,建構AI系統研發能力、製造AI系統產業、應用AI工具能力3大平台,並逐漸擴散至中、北部,讓台灣持續穩坐AI之島的科技強國地位。

對此,剛從國科會重磅回歸學術界,8月一肩扛起中山大學新校長重責的李志鵬,受訪時坦言自己「很早就看得很清楚」,所以才會再次投身校園,盼為南台灣孵育專才貢獻一己之力。

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張智傑攝。圖/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張智傑攝。

尤其台灣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想蓬勃發展,首要具備充足才源,加上國際大廠進駐一地前,往往會觀察當地是否擁有一所頂尖學校,因此中山在高雄從石化鋼鐵工業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的路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延伸閱讀

藝術人才錢景看齊半導體永不失業!南藝大靠文化擋台灣科技災

中山大學創校44年締造16學科登世界大學榜!人文科技並重的台灣黑馬緊追台成清交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李志鵬這一席話其來有自,因為中山大學創校至今不過44年,半世紀不到,對比台灣大學排行榜中總是名列前茅的「台成清交」少說70年的歷史,中山不僅常年以黑馬姿態位居第五,甚至還在2024年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世界大學學科榜中一口氣出現16個學科,同樣緊追台大、成大、清大及陽明交大之後,其中,中山大學石化工程的成績更榮登全國第一,並蟬聯全球百大。

取自臉書「國立中山大學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SYSU) 」。圖/取自臉書「國立中山大學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SYSU) 」。

此外從領域排名來看,中山大學無論是「自然科學」「工程與科技」,還是「社會科學與管理」「藝術與人文」,全入列世界第401至550名,顯見校方多年秉持人文與科技並重的辦學策略有成。

故李志鵬指出,日後他不只將延續中山全方位學習的校園風氣,還會聯手校內10大學院共創學子跨域學習的平台,培養現代人在瞬息萬變局勢中最需要的斜槓力。

延伸閱讀

金門大學全台首學早贏台南8百年?育金酒人才曝「最賺錢科系」

而一點,從中山大學先將校內 通識學程升級為西灣學院,作為延續地方原住民文化、多領域匯流教學與國際化全英語課程的中心,後來右成立半導體學院、金融學院,以及包涵孕育國內醫護人員重要搖籃「後醫系」的醫學院,便能看出中山致力超越台成清交名次的壯志。

話鋒至此,李志鵬也強調,科技產業發展過程,除著重AR、VR或AI人工智慧等技術研發,還有生產晶片、處理器、顯示卡等高端硬體外,科技content也相對重要,亟需文科人才發揮軟實力來提升應用層面。

因此他上任前,不僅一一與學校歷任理事與藝文相關學院的院長交流,對內平衡佈建人文、理工並進的教育環境;對外也密集拜訪中山與多所頂大EMBA中領航各產業的校友,盼爭取企業主的鼎力相助,建構中山無與倫比的堅強資源網。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張智傑攝。圖/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張智傑攝。

另一方面,李志鵬也樂見多所學校來人口270幾萬的大高雄地區設立分校,一起壯大地方的學術研究動能。畢竟港都這些年的成長,世界有目共睹,各界資源都紛紛流往南部,無論是護國企業台積電,還是全球科技龍頭ASML、NVIDIA等,時代先驅企業皆陸續設廠於高雄。

加上地方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高雄展覽館與捷運輕軌等重大建設也逐步完成,演唱會觀光經濟更一再爆發,當今的高雄有多麽宜居,早已不言而喻。

延伸閱讀

台大第152曝「最大弱點」泰晤士2024世界大學排名台灣10校登榜

更讓人期待的是,專訪當日李志鵬透露,中山除了與體感科技獨步全球的智崴資訊科技攜手開辦全台唯一的聯合研究發展中心外,全球第二大的微處理器廠商AMD也正與校方進一步討論產學合作,而這些突破性的規劃,通通是他樹立中山大學優勢的關鍵。

取自台積電官網。圖/取自台積電官網。

因為當各校都在比拚半導體相關科系資源之際,李志鵬認為,在科技領域中掌握獨特性,才能奠定學校於國際教育中不容取代的一席之地。

故面對台灣發展相當成熟的矽晶圓與半導體製程,日新月異的Data Center核心產業轉向矽光子(SiPh)微型化晶片技術終將成為趨勢,故李志鵬以篤定語氣表示,中山會傾力挹注資源發展矽光子學科,一來吸引全台各地優秀學生前來就讀,搶先開拓就業競爭力;二是建立學校特色的差異化,朝高中生第一志願的目標邁進。

延伸閱讀

2024學測成績五標出爐!考生大學申請「一行為」台大等校秒淘汰

中山大學辦學有成可望獲得更多資源!高雄多強聯手力爭「台成清交中山」洗牌新局

話鋒一轉,李志鵬亦大方分享道,儘管中山大學近600名專任師資的規模,仍難敵前四名頂大動輒破千的教學戰力,可近年中央教育部到地方政府都十分肯定中山的教學表現。所以不光高雄市政府有意協助學校增加校地以擴建醫學院分部,日後中山也可望開設全新的附屬醫院。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中)、副校長陳世哲(左二)、主秘李慶男(右一)、海洋科學院院長廖德裕(左一)、中研院院士陳鎮東(右二)。張智傑攝。圖/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中)、副校長陳世哲(左二)、主秘李慶男(右一)、海洋科學院院長廖德裕(左一)、中研院院士陳鎮東(右二)。張智傑攝。

與此同時,中山大學與位處半導體S廊帶黃金地段的高雄大學也不排除以併校形式,配合政府的大南灣計畫,並促進高雄產業科技化與永續城市的相關政策,如當地碳權交易所的綠色人才培養,若以兩校的互補性爭取到更多教育資源灌注,那麼不僅有強強聯手之效,進而還可能使台灣高教「台成清交中山」的排名重新洗牌。

最後李志鵬也提到,台灣歷經一場疫情後,全球競爭力與能見度都逐年攀升,雖然現在國際情勢動盪,多處地緣政治狀態緊繃,可這也促發民主國家更為團結,盼以和平的方式捍衛科技產業鍊的安全,當中自然包括了台灣。

所以,台灣教育界在面臨少子化的苛刻環境下,李志鵬亦提出3大解決方案。

首先是產業自動化、無人化,讓AI技術盡可能深入廠內,如日月光半導體就打造了許多高效的「關燈工廠」,而這也是中山日後開展科技研究欲鑽研的方向之一。

NVIDIA半導體晶片。張智傑攝。圖/NVIDIA半導體晶片。張智傑攝。

二則是從教育向下扎根開發女力,讓過往性別嚴重不均的科系有更多女生願意投入,嘗試開拓個人的理工職志。第三便是廣招國際生或僑生,以填補國家未來棟樑的缺口,這一塊自然也是各校目前努力經營的方針。

綜整上述,相信中山大學在李志鵬以淵博學識和前瞻視野的領導下,往後不僅將構築出台灣全才菁英的教育環境,還有機會引領學校突破排名現狀,躋身國際頂尖學府之列,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各產業堅實後盾。

中山大學校長 李志鵬 簡介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長、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與總務長。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暨特聘日月光講座教授與通訊工程研究所與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歐盟H2020-ICT專家。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積電高雄設廠不只房價有感!清華大學設分部讓人才庫不斷鏈
怪奇物語特效張智仁開課!世新大學引好萊塢視覺大師滿招零缺額
分科測驗考好也茫然!台灣大學為何沒AI取代不了的「水電系」?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