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拉維特園區中可以看到「台灣館」展現充滿自由與多元的展演活動,向世界遞出名片的台灣館主視覺中,使用全世界熟悉的Emoji圖像,打造出台灣向世界對國際合作的開放態度雙V「雙贏」意涵。
其實早在1912年到1948年奧運曾舉辦過文化競技,共有五大領域分別是建築、文學、音樂、繪畫和雕塑,但由於參賽者業餘與專業身份爭議、評判標準困難與參與度較低等問題,奧委會也越來越注重體育項目,因此1948年倫敦奧運會後被取消。
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曾想復甦文化奧運精神,規劃大型場館等表演,但不巧受到疫情影響停辦,直到今年2024年法國巴黎奧運才有機會舉辦文化奧運,把藝術與運動共有的多元、開放、包容的價值觀,透過音樂、表演展覽、舞蹈、遊行等方式,把文化帶入運動場館或是其他城市古蹟等角落,首屆文化奧運計畫就此誕生。
圖/2020年東京奧運曾想復甦文化奧運精神,無奈受到疫情影響停辦,直到今年巴黎奧運才有機會正式舉辦。取自巴黎文化奧運官網
其中台灣也不缺席,文化部規劃「自由之聲、島嶼風華、當代新藝、世界共融」主題號召22組台灣表演團隊,於台灣館舉辦60多個節目,其地理位置於巴黎第19區(Pont-de-Flandre區),首都最大的公園之一的拉維特公園,將跟法國、捷克、巴西、加拿大等國同場交流。
台灣館舞台將寶島辦桌文化、電子花車等元素帶入,向國際觀眾傳達台灣的獨特魅力和多樣性,另外近期在美國真人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榮獲冠軍的台灣之光妮妃雅(Nymphia Wind)也將於現場演出。
圖/文化奧運台灣館舞台一景。取自巴黎文化奧運台灣場官網
圖/文化奧運台灣館舞台一景。取自巴黎文化奧運台灣場官網
台灣館除了舞台設計令人為之一亮,主視覺也有巧思,將「Taiwan」中的「W」做為視覺重點,幕後功臣是多次擔任金曲獎、金穗獎、臺灣文博會視覺統籌的顏伯駿引領。他解釋「W」在英語中代表雙重的「U」,而在法語中則是兩個「V」的結合,選用世界通用的表情符號Emoji,象徵台灣對國際合作的開放態度,並願意攜手與全世界共享雙贏的願景。
圖/本次文化奧運台灣館主視覺以字母「W」為發想重點。取自顏伯駿臉書
主視覺曝光後,也引起網友熱議,有人認為「乍看沒台灣感」但也有人認為,就如同設計理念的表情符號是世界共同語言「放梅花鹿、牛肉麵還不如放一個大家都懂的東西(Emoji)」。
圖/本次文化奧運台灣館主視覺取材自日常生活,結合諸多emoji表情符號。取自顏伯駿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