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萬里一間手工肥皂小作坊,到如今成為熱銷海外的有機產品,面對阿原肥皂文創事業能霸氣開拓香港、日本等版圖,阿原肥皂總經理江榮華在位於紅樹林站海景第一排的辦公室內,接受《遠見雜誌》《城市學》專訪時僅謙遜表示,團隊只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天時地利下抓住了發展契機。
圖/取自臉書「阿原」。
聊起阿原肥皂文創品牌的築夢歷程,江榮華提到自己與創辦人江榮原創業的起心動念很單純,就像他們使用天然山泉水與藥草植物精油所製成的保養品一樣純粹,只想以「減法」美學,為民眾身心靈帶來治癒生活的美好。
不過簡單初衷的背後,他們同時懷有著弘大目標,那就是讓阿原肥皂繼野柳女王頭、亞尼克蛋糕之後,成為在金山、萬里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創生品牌,並朝著台灣「國禮」的夢想邁進。
圖/總經理江榮華希望阿原肥皂能繼野柳女王頭、亞尼克蛋糕之後,成為金山、萬里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創生品牌,並朝台灣「國禮」的夢想邁進。黃菁慧攝。
因此2005年至2008年期間,阿原肥皂搭著本土文創產業興起的浪潮,加上民眾選用有機產品的意識抬頭,同時配合著政府一鄉一特色的政策,持續以職人精神與60天冷凝熟成的費工費時技法,專心製作出一顆顆友善大地,從成分到香氣都療癒人心的手工肥皂,並透過品牌在市場上的差異性,慢慢於台灣文創版圖中嶄露頭角,成為海外觀光客返國前必買的伴手禮,也先後吸引南投頂級酒店「日月潭涵碧樓」、藝術精品「琉園」等知名品牌聯合合作,並得到專注於人文藝術美學趨勢的跨國企業「誠品」關注。
圖/阿原肥皂品牌創辦人江榮原用心開闢阿原農場,並堅守自然有機栽種農法。蔡炆璇攝。
於是阿原肥皂輾轉成為誠品會員禮,並在短短幾天,以40多萬驚人臨時櫃業績讓誠品大為驚艷後,便獲邀進駐誠品各大門市設櫃,在台灣文創聖地信心大增,也打開更高的國際能見度。
就這樣,愈來愈多香港有機商店業者因為對MIT品質的信任,加上店內販售產品有多達80%都來自台灣,所以也進口阿原肥皂,進而得到香港消費者的喜愛。
對此江榮華也觀察到,由於香港昔日為世界金融中心,居民因生活腳步飛快而承受了極大壓力,故提出「慢活」美學的阿原肥皂,自然能以適用各種膚質的天然保養品擄獲港人芳心,成功在當地開闢銷售渠道。
與此同時,阿原肥皂在誠品前員工因緣際會的引薦下,也意外取得日本美妝保養品企業的賞識,展開進軍日本市場的計畫。但江榮華坦言,起初對方曾對阿原每批肥皂的形狀、顏色與味道不一滿懷質疑,可他聽了不為所動,甚至還向對方強調,這才是天然肥皂以手工18道工序製成後最寶貴、最有價值之處。
圖/阿原肥皂總經理江榮華強調每批產品的形狀、顏色與味道不一,才是天然肥皂以手工18道工序製成最寶貴、最有價值之處。黃菁慧攝。
原因是阿原肥皂製程所使用的青草植物,從氣味到色澤會隨四季不斷變化,加上團隊堅持不添加定香劑與定色劑,且皂磚經過皂化,表體本來就會出現精油揮發後的不規則月球表面,所以要做到每批產品都色味一致、形狀平整,江榮華直呼根本不可能,甚至不諱言「這樣阿原豈不是跟化學肥皂無二致?」
圖/阿原農場一景。取自臉書「阿原」。
有鑑於此,江榮華在與日本企業的協商過程毫不妥協,並以達人態度逐漸令對方轉念。加上阿原肥皂用心開墾的阿原農場,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一隅,是一塊從水源到土壤都純淨零污染的大地,且創辦人江榮原始終堅守自然有機農法的種植法則。
故日本代理企業更加堅信,蘊含華人書法與篆體圖騰文化之美的阿原肥皂,定能將豐厚的人文氣息與共生共好的理念,同樣「皂福」給日本人。而果然經過當地市場的檢驗,阿原肥皂再次以業績證明夥伴獨具慧眼。
然對於阿原肥皂能一一打入香港、日本市場,展現台灣文創的國際競爭力,江榮華也不吝嗇分享致勝心法,直指關鍵就在於品牌須運用「產業文創化」的思維,將中華氣質與文化創意的核心靈魂一以貫之,充分融入公司營運、產品製程與產業行銷等每道環節當中。
圖/阿原肥皂「北海明洙」創生基地。蔡炆璇攝。
如同江榮華所言,「文創產業」終究是產業,想創造國家門面的規格,在商言商下,必脫不了企業管理常見的「產銷人發財」概念。
因此就「產」(產業)與「發」(研發)而言,他認為產品本身的內容與設計皆須不斷創新,技術上也得頻頻升級,如此才能趕上動態競爭的消費市場。同時,文創業者也要考量產品的生存性,如一般家庭不會一直購買馬克杯,那杯盤類型的商品除翻玩文化美學外,也許能考慮另闢新路或發展週邊,就像阿原肥皂初期品項從7款慢慢增至30多種,接著又研發洗髮、沐浴、牙膏和保養品,迎合不同顧客的需求。
圖/取自臉書「阿原」。
而「銷」(行銷)和「人」(人資)方面,江榮華直言,自己觀察到很多文創業者想法較為單純或太過理想性,忽略尋找適合產品販售管道的重要性,以致於拚了命擺攤,生意卻沒有起色,品牌後期逐漸陷入財務困境。
所以當初他在爭取阿原肥皂各種曝光管道之際,除週週都上市集設攤外,連南港展覽館素食展、茶文化博覽會、農夫市集與台北孤嶺街書香市集都不放過。同時江榮華還會與主辦方確認「是否進行銷售」,一來替品牌增加收益,二想藉顧客購買後的實際體驗來開源,不放過任何商機。
圖/取自臉書「阿原」。
而回顧創業艱辛,江榮華也有感自己是過來人,深知品牌建立初期,因缺少資金,往往會與信任的親朋好友,如大學同學、姐妹兄弟或夫妻合資,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可租用辦公室。
所以他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都以流動攤販的方式來推廣阿原肥皂,且每週末都開車前往萬里,將滿滿的肥皂囤放於自家客廳,而平日則積極拜訪客人,並在尋得客源後,趕緊回家填訂單、打包,再前往郵局安排寄送出貨,自己獨立完成銷售端的一條龍作業。
儘管一人打天下苦不堪言,但忙碌日子隨著阿原肥皂月營收成功達到100萬門檻,結算毛利來到20萬左右終於好轉。江榮華正式租借了辦公室並積極組織團隊,希望聘請更多專業人士加入公司陣容,因為他很清楚「品牌沒辦公室一定找不到人,應徵者會擔心是詐騙集團」。故眼見企業茁壯,品牌想打開眼界就一定得注入新血,吸引人才目光。
圖/阿原肥皂總經理江榮華(中)與員工(左右兩側)積極組織團隊,希望聘請更多專業人士加入公司陣容以打開市場眼界,吸引更多國際長才目光。黃菁慧攝。
但話鋒一轉,江榮華不忘提醒文創業者,雖然術業有專攻是擴大品牌規模的不二法門,可創業家也不能心急或想一蹴而就,務必考慮自身的成本競爭力,奠定穩健的利潤來源。
最後江榮華重申,文創品牌業者萬不能以走一步算一步的輕忽態度前進,所有面向的經營規劃都要審慎評估「財」(財務)的層面。換言之,即確保品牌獲利模式與未來資金,掌握公司流失金源後還能苦撐多久的風險。況且一間公司擁有穩定獲利,不僅是為妥善照顧員工,人才看了也才有信心加入團隊發揮所長,期待於追求人生成就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待遇。
「有心做文創業的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競爭利基點!」江榮華認為,文創產業包含人文、藝術與社會價值觀三大面向,定義涉及甚廣,故品牌光著重文化感性面,終將會碰上無法接地氣的挑戰。
圖/阿原肥皂總經理江榮華建議文創業者,莫忘以產銷人發財的觀點打造成熟事業的平衡佈局,如此才能在產業策略收放之間面對市場考驗,並爭取國際認可。黃菁慧攝。
因此江榮華由衷建議文創業者,不僅要懂得用持之以恆的文化價值行銷品牌,透過產品美學一再與消費者溝通,如阿原肥皂形而上的包裝,設計就結合創辦人喜愛的篆體書法與台灣田野、宗教信仰等風土民情,久而久之成了品牌經典形象。
同時,他也盼業者莫忘以產銷人發財的觀點,做好文創事業平衡且成熟的佈局,如此才能在產業策略收放之間,一路跨越文創產品本身非民生必需,又非社會剛需的市場考驗,並爭取國際認可,在文創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