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門縣政府於2013年提出「金門概念性總體規劃案」,為當地2030年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並將地方定位成台灣智慧島嶼、兩岸商貿門戶,以及國際的旅遊勝地後,地方就以驚人的速度塑造「國際自由市」的形象,且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這些年還逐一兌現於陳福海以下五大亮點政策中,反映出其城市政策方針與布局:
首先,金門透過「建造執照審查無紙化作業」徹底改變過往紙本建築圖說審查模式,並將平板電腦搭配Wi-Fi雲端「無紙審照Go」與「建管得來速」兩大APP結合,讓追蹤申請案件隨時處於最新的流程進度,達成「案件審查透明、流程即時推播、無紙環保減碳及行政效能提昇」等效益。
對此,金門縣府建設處就指出,金門縣過去因建築執照審查完成到核發前,書圖需要建築師及技師於紙本簽章,尤其是台灣設計的案件,文件往返用印上都大大延宕了核發時效。
而如今,隨著當地與日俱進的電子化時代來臨,金門縣建築執照審查作業透過電子簽章機制的啟用,終於能做到全面無紙化審核方式,概念上不僅永續環保,也因直接減少文件往返簽名用印的時間,能精進行政效能與服務品質,故大幅推進地方建設的進程和居民福祉,成功往「智慧城市」目標邁出一大步。
說起金門的傳統建築,其不僅是閩南文化的實體展現,也是地方獨有的文化底蘊載體。因此,在保存與修復珍貴的閩南式建築和洋樓上,一直是金門縣府施政的核心要務。
圖/金門陳景蘭洋樓。取自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2014年,縣府就展現保留文化遺產的堅定決心,主動編列預算,大力支持各鄉鎮公所進行頹屋危屋的修繕工作。截至同年3月,縣府已批准多達589件的建築修復案,總補助金額高達1億7867萬元,充分體現金門保護文化遺產和傳承建築工法美學的承諾。
而在眾多修復項目中,「歷史建築張文帝洋樓修復工程」尤引人注目。因該項目不僅榮獲「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還成為金門縣首個獲此殊榮的文化資產修復案例,開創許多先例。
圖/金門水頭聚落保存良好的閩式與洋樓文化建築群。蔡炆璇攝。
好比項目創新性採用的評選制度,就確保了最優質的廠商參與;其次是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鼎力支持下,修復過程中還舉辦了一系列匠藝推廣活動,讓原來單向的修復工程,一瞬間轉為互動的文化教育平台,吸引當地眾多大小朋友參與,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重視與認識之際,也為地方文化教育開闢出新途徑,成為各縣市效仿的典範。
金門自2013年人口突破12萬大關,創下近百年來新高,這座蓬勃發展的海島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人口增長不僅是簡單的數字變化,還深刻影響著地方福利、醫療、住居和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社會議題。
然面對嶄新的考驗,金門縣府積極應對,尤其在托育服務方面投入大量資源。2013年,全島第一家私立托嬰中心應運而生;2019年,金門首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也正式啟用,標誌出當地托育服務網絡的逐步成形。
圖/取自freepik。(示意圖)
2020年至2021年間,金門托育版圖再持續擴大,后頭、東沙與太武三個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相繼成立,如同島上綠洲,為年輕父母提供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解決了島民的迫切需求,也為吸引人才回流創造了有利條件。
展望未來,金門縣政府還計劃於2024至2026年間,進一步擴增公托的覆蓋範圍,顯見陳福海對城市發展的前瞻性,希望透過優化人口結構、打造宜居環境的方式,讓年輕人更願意回流,於美麗的海島家園安居樂業。
由於金門高粱酒長年是島嶼的產業經濟命脈,也是衡量地方繁榮度的重要指標。可過去因兩岸關係緊張,小三通被迫中斷近三年,地方景氣因此遭到嚴重衝擊。
不過2023年1月7日,陳福海就任不到30天就實現小三通復航的政見。這一舉措,不僅重啟每日8班次的金廈航線,也逐步放寬往來人員的範圍,涵蓋全體國人、陸(外)配、外國與港澳地區人士。
圖/金門高粱酒長年是金門縣的產業經濟命脈。蘇義傑攝。
加上縣府團隊不懈努力的多次赴陸協商,成功爭取到放寬旅客攜帶金門高粱酒數量的限制。種種政策都宛如地方的一劑強心針,為金門商機注入全新活力,也帶動免稅和觀光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對此,像是金門副縣長李文良接受《城市學》專訪時就提到,金酒是當地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一年約可為縣府帶來高達近50億稅收,占年度1/3。因此為展望城市未來、持續發揚地方特色,縣府現今也不斷將金酒融入觀光活動,如路跑、酒窖觀光等,造就獨一無二的金門之旅。
據金門縣府「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畫」內容,當地共有七處易淹水地區,主要原因是地勢低窪與排水不及。
此外由於金門缺乏高山屏障,因此當地每逢颱風侵襲都格外脆弱,如1999年丹恩颱風與2016年莫蘭蒂颱風就曾為地方帶來重大災害。
圖/金門消防局提供。
故面對天災的嚴峻考驗,金門縣府展現出驚人應變能力,不僅於2022年行政院災害防救業務訪評中,20個評核項目勇奪18項優等、2項佳等的傲人成績,蟬聯離島分區冠軍,還在全國22縣市中穩居前列,彰顯地方卓越的防災實力。
對此金門消防局局長呂英華就強調,在極端氣候頻發的當下,災害往往呈現「規模不可預測」、「型態複合」及「傷亡難料」的特點。
因此金門縣府秉持「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理念,不斷強化政府部門的防救災準備與應變機制,同時也致力提升民眾的風險意識。而這些全方位的防災策略,目的都是為島民的生命財產築起堅實的防線。
最後,綜觀金門縣長陳福海在2024年5月底向縣議會提交的施政報告,可知地方政府上半年施政的布局宏大而全面,十大領域政策重點包含:教育文化、社福照護、醫療體系、環保建設、土地規劃、觀光發展、交通網絡、產業升級、公共安全和行政效能,彰顯金門縣政團隊的系統性思維與長遠視野,旨在推動城市的均衡發展與永續繁榮。
圖/陳福海擔任金門縣長後,充分展現自信與親和力。金門縣政府提供。
因此2024下半年,陳福海預告與各鄉鎮聯手推動「鄉鎮亮點計畫」,內容如太湖湖畔綠蔭遊憩及周邊路網的升級改善工程,金門縣府就預計整合大小太湖水岸廊帶與國家公園周邊景點,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而針對官嶼里周邊,金門縣府也打算進行環境整建作業,以促進區域觀光產業發展。
另外陳福海不忘提到,金城鎮第三期區段徵收工程已正式啟動,未來金門縣府將開發新社區,改善城區聯外交通路網,增供金城幼兒園幼托基地;至於瓊安路道路的改善工程,因有助帶動金門大橋開通後路網的暢通性,並加強金門東西半島的銜接,所以金門縣府也將優先進行;最後,為提供舒適安全且風景優美的道路景觀,金門縣還預計優化烈嶼鄉的整體路網,強化觀光品質。
圖/金門縣長陳福海(中)年輕時也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金門縣政府提供。
但鑒於財政資源有限,陳福海不諱言,金門縣府必須精心調整施政的優先順序,致力讓每一分錢效益最大化。同時他也向賴政府喊話,直指金門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中央的支持,因此他將積極爭取中央政策支持和經費挹注,以「當用則用,當省則省」作為施政原則。
最後,針對《遠見雜誌》2024年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回鍋後換黨籍的陳福海表現雖然有些委屈,從2023年4.5星暫時委身於4星,可他仍充分展現謙遜、自省的態度,表示會尊重民意,也強調打造優質宜居環境才是金門施政的重中之重,其中金門縣的「交通」滿意度就屬離島中最高,「教育」則為全台第二。而提到金門未來30年的發展,陳福海也依舊信心十足的喊出「金門智慧城」的願景,目標讓政策落實在居民生活的每一天。